工作动态
院领导应邀参加第二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
时间:2019-11-11 浏览次数:1028

据人民网北京11月8日电(崔越),2019年11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中宣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学院、国防大学、部委所属专业性智库、各省市级地方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各高校智库、企业智库、社会智库的两百余名智库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此外论坛还邀请到近20家主流媒体,以及关心、关注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建设和发展的社科界同仁。

我院李鹏院长受邀参加此次论坛,并在论坛上与其他智库同行进行了广泛交流。

论坛为期一天。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主持。首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蔡昉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姜培茂致开幕辞。

蔡昉副院长指出,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着力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增进国际学术交流,提升科学决策水平,为党和政府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基于自主研创的“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所开展的智库评价工作,有助于从理论上探索智库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实践上总结智库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另外,蔡昉副院长还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库建设经验,对如何实现智库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智库的发展定位,有的放矢地规划智库发展;二是要注重智库内在要素的积累和利用,扎实推动智库建设,避免急功近利;三是要将智库建设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使智库真正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是要进一步发挥智库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为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有利条件;五是要科学公正地进行智库评价工作,为智库建设提供引导和借鉴,在评价工作中要坚定政治方向、加强学术研究,确立评价话语权。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姜培茂指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示范工程,启动三年多来,在决策研究、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上取得重要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智库评价是激发智库活力和研究人员创造性的重要支点,科学规范的智库评价体系,对于完善智库内部建设、提升智库研究质量、规范智库竞争秩序,对于从总体上把握智库发展大局、指引智库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更好发挥智库评价的作用,需要认真总结中国智库建设的实践,深化对智库评价“中国标准”的研究,逐步形成智库评价的“中国方案”。要进一步提升智库评价的专业化水平,紧紧围绕决策贡献、研究质量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核心领域,拿出客观权威的智库评价产品。

论坛发布了《全球智库评价研究报告(2019)》,这份研究报告是自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首次发布全球智库评价报告后,再一次对全球智库开展评价研究的学术成果。评价研究院智库评价项目组基于AMI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调研掌握的翔实信息,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智库进行深入研究,系统梳理了智库建设的国际经验,撰写出11份智库评价研究报告。项目组在理论分析、研究方法、案例选择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在智库评价研究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研究报告有四个突出特点。第一,评价结果不以智库排名的形式呈现,而是通过案例研究,展示智库发展规律,分享智库建设经验。第二,智库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项目组选取全球5个国家和6个地区的智库进行评价研究,这11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美国、日本等智库大国,也包括非洲、拉美等热点地区,还包括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一带一路”合作国,这种区域划分和选择,较好地体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政策环境下的智库发展特点。第三,各智库分报告统一以“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为理论基础,对案例智库在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等方面做系统性分析,观察智库发展情况,总结智库建设经验,并且,通过智库案例反向论证AMI指标体系,实现了在本轮全球智库评价研究工作推进过程中对“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的多轮检验与修订。第四,各智库分报告的作者均在其研究对象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领域有长期的研究积累,或具有多年在当地学习工作的经历,与该国或地区的智库之间有经常性往来,熟悉案例智库所在地的经济制度、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有助于结合具体语境对当地智库发展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全球智库评价研究报告(2019)》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和积极反响。

此次论坛得到了国内智库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在智库研究与建设领域引发热烈反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