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
【中评社】郑剑教授:两岸关系行稳致远需排除美国因素
时间:2023-01-07 浏览次数:410

中评社香港1月7日电/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讲座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郑剑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2月号发表专文《两岸关系行稳致远需排除美国因素》,作者认为:当前台海局势之所以发展到如此危险地步,外部大环境特别是美国因素起到了前所未有的策动和塑造作用。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正从以往带有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建设性色彩的牵制性因素,转变为破坏性、危机性直至战争冲突性因素。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在战争与政治的逻辑关系上自相矛盾,并强烈体现在台湾问题上,已经并将继续给台海和平与稳定带来重大风险挑战。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的涉台战略本质上是“掏空台湾”的战略,民进党当局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战略绑得越紧,“掏空”效应越严重。只有把握大势,排除美国因素,才能让两岸行稳致远。要更积极地推进两岸关系特别是战略与安全层面议题学术交流,推动重建两岸互信。文章内容如下:

中共二十大政治报告涉台内容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反对外来干涉。指出,“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在关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政策的段落中,把针对“外部势力干涉”放在“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之前,这与以往相关宣示差别明显。这个变化旨在表明,当前台海局势之所以发展到如此危险地步,外部大环境起到了前所未有的策动和塑造作用。而排除外来干涉是大陆方面的一贯主张,台湾有关方面应该认真体认其中内涵,真正认识到挟洋自重害人害己,打“美国牌”以及“日本牌”“澳大利亚牌”“北约牌”短多长空。历史殷鉴不远,未来后果可期。如果台湾民进党当局顽固藉美之势而为,将得不偿失并自取灭亡。

一、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中的演变

美国发起对华战略竞争以来一系列举措,包括2022年10月12日拜登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表明,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正从以往带有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建设性色彩的牵制性因素,转变为破坏性、危机性直至战争冲突性因素。

“以台制华”是美国对台政策的固有基因和不变底色,从台湾问题产生迄今,不论美中(大陆,下同)关系处于接触、“蜜月”期,还是冷战、“竞争”期,这一点均“坚如盘石”。不可否认,以往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对台政策有一定建设性色彩,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推动两岸接触交流、降温两岸军事对峙、缓和两岸政治对立等方面发挥过正面作用。特别如在民进党第一次执政的2000年到2008年间,中美双方还形成联手遏制民进党陈水扁当局“法理台独”冒险的实质合作,可谓难能可贵。换言之,美国对台政策也有过“以台友华”甚至“以台媚华”举措。美国对台政策是在其全球战略利益所决定的对华政策大框架下运行的,始终随动于美中关系大局起伏变化,始终为美对华政策大局服务。美国在处理台湾问题上向来不讲道义、不设限度、不择手段,从支持台湾、鼓励台湾、武装台湾,到压制台湾、抛弃台湾、毁灭台湾;从协助两岸和平、乐见两岸交流、支持两岸发展,到制造两岸矛盾、挑动两岸对抗、激发两岸冲突,选项全频谱覆盖。随着中美实力地位消长,美国对华政策质变,其对台政策的建设性元素迅速流逝,负面打“台湾牌”渐成主基调。

当前的台海危机,是美国联手台湾民进党当局一手造成的,中国大陆是后发和反制方。今后台美任何一方不改弦更张,危机将难以解除。假以时日,台湾问题上将形成一种日益固化的三方冲突性结构,进而深刻影响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

第一,从国家(整体)战略视角看。中国大陆是在民族复兴框架下思考处理台湾问题的,必然秉持“维稳”思维,希望台海和平稳定。中共二十大提出“两步走”总战略安排,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国家政策取向,实现发展无疑需要和平合作。美国是在战略竞争框架下思考处理台湾问题的,必然秉持“致乱”思维,需要台海紧张动荡,从而利用台湾问题迟滞、消耗直至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在美国这种国家新战略视角里,一个作为“麻烦制造者”的台湾,远比一个和平、稳定、亲近的两岸更符合其战略利益。大数据告诉我们,在美国发起战略竞争后,其政客言论、智库研究、媒体传播充斥着在台湾问题上的冷战主张。台湾地区的民进党当局是在“台独”分裂框架下思考处理台湾问题的,必然秉持“机遇”思维,把美对华战略竞争看作难得的“台独战略机遇期”,竭力追随融入美对华竞争战略体系,试图在中华民族复兴之前“最后的时间窗口”进行“最后一搏”。三方不同战略思维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台海地区的矛盾冲突加剧成为必然。但彼此复杂的利益交织关系,又使得目前的危局也存在峰回路转的一定空间,各方都尚有不同程度的回旋余地。

第二,从时间进程视角看。2012年11月大陆方面新一代领导集体接班,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融合发展,2015年11月7日还实现了双方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但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急转直下。2017年1月美国特朗普上台特别是发起对华战略竞争后,台海局势剧烈动荡。2021年1月拜登上台,两岸关系雪上加霜,台海地区成为“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2022年2月俄乌冲突率先爆发,台海地区不过转变为“地球上下一个最危险的地方”而已。台海局势由治到乱的“时间线”清楚表明,“改变现状”方、紧张与危机肇事者,是台湾“台独”分裂势力和美国等外部干涉势力,绝不是中国大陆方面。

第三,从重大事件视角看。以极其危险的2022年8月佩洛西窜台事件为例。事前,国际及台湾岛内、美国国内舆论均强烈认为,佩洛西访台可能导致台海军事冲突,这一鲁莽行动不符合拜登政府的“护栏”理论。中国政府以各种形式和行动反复发出警告,希望悬崖勒马,包括在7月28日中美元首视频通话中提出的警告。美国事后深度报导揭露,拜登政府完全有能力和机会制止佩洛西;佩洛西也不是没有回旋余地,还提出了拜登可以满足的“拒访”条件,况且佩洛西与拜登还同属民主党一党。美国的政治体制固然是“三权分立”,但是“三权”之间是相互牵制,不是国会对政府的单方面牵制。拜登还是采取了利用佩洛西访台对华进行危险的战略探底的决策,遂导致中美建交以来最危险、最逼近“护栏”的“灰犀牛事件”而非“白天鹅事件”的如期上演。所以,中国外交部严正指出,美国政府“纵容和支持”了这次佩洛西窜台。事实再次表明,美方是台海之变的乱源、祸源,未来美台联手制造类似危险事件以塑造战略态势的可能性仍然将处于高位,危险的“灰犀牛事件”还会发生。一切皆有因果,俄乌冲突就是一系列因果导致的。将来台海地区若生战,因果逻辑会很清楚。

二、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在战争与政治的逻辑关系上自相矛盾

该文件一方面鼓吹与中国大陆进行非胜不可的战略竞争,另一方面还要防止与中国大陆发生冲突。这种自相矛盾的主张和诉求,不符合人类社会和国际政治的运行规律,既体现了浓厚的单边主义、一厢情愿色彩,也自欺欺人、有害和平。

拜登政府官方言行及该文件相关内容表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的“冲突”概念,仅局限于军事冲突和战争范畴。也就是说,美单方面把“护栏”建立在军事冲突爆发的边缘,为了战胜中国大陆,美国可以极限运用军事冲突和战争频谱以外的所有手段,包括意识形态、经济、科技、外交、民间、军事等方面。但问题在于,从国家政治层面看,这些冲突以外的手段也是政治,对华战略竞争更是美国政治。克劳赛维茨在《战争论》中有个举世公认的论断,即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①毛泽东引用克劳赛维茨这个观点时进一步指出,“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②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军事冲突以外的手段的极限运用都可以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选项的话,如何保证中美战略博弈会脱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逻辑来一直维系和平、避免冲突便会成为疑问。或具体地说,谁也无法保证美式“护栏”之外的对华博弈和竞争不会导致两国乃至更大范围的战争冲突!

美国这种战争与政治关系上的自相矛盾,也强烈体现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顽固坚持“说一套、做一套”的实用主义路线,已经并将继续给台海和平与稳定带来重大风险挑战。该文件宣称,“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事关地区和全球安全与繁荣,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是我们的一贯利益所在。”但是,美国发动对华战略竞争以来的实际作为与效果,完全与这个宣示背道而驰。美国激励“台独”分裂势力与中国大陆对抗,刺激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升温,甚至发展到直逼战争冲突边缘的公然“支持纵容”佩洛西访台。美国把俄乌冲突与台湾问题挂钩运作,娴熟地运用他们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问题中倒因为果的舆论和战略操作手法,在认知领域制造中国大陆藉俄乌冲突之势或样板“改变现状论”“武力反‘独’促统即侵略台湾论”以及“2027年……2023、2022年武统论”等谬论;刺激两岸双方矛盾、连续售台武器装备、强化美台实质同盟、纠集国际干涉联盟,从而在台海地区“拱火”塑局,制造“东亚版俄乌冲突”态势,策动代理人战争。美国的所作所为表明,其“维护台海和平”乃至印太地区繁荣的话语,宣传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塑势意义大于政策意义,归根结底是给中国大陆戴上“破坏台海和印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帽子,为其对华战略竞争体系添砖加瓦。

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文件重申,“我们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不支持‘台独’。我们将继续坚持‘台湾关系法’、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为指导的‘一个中国政策’。”这种老调重弹同样自欺欺人!美国应当深知,历史上其所谓“一个中国政策”从来没能保证台海和平稳定,也没能保证美中关系始终顺畅。即便在实行对华“接触政策”时期,也发生了1995-96年李登辉访美、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2000年至2008年民进党陈水扁当局“法理台独”冒险等三次台海危机;这次佩洛西窜台危机,也是在拜登政府一次次“一个中国政策”宣示下发生的。也正以为如此,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尽管没有否认美国所谓“一个中国政策”有建设性成分,但也从来没有给予郑重肯定。中国政府在国际上坚持的是为联合国所承认的一个中国原则,不是美式“一个中国政策”。实际上,早在1979年“台湾关系法”出笼不久,邓小平即指出,“这个法案最本质的问题,是实际上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实际上否定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政治基础。”③美国政府1982年单方面对台湾当局所做的“六项保证”,更直接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美国历届政府一直遮遮掩掩,不敢公开证实,盖缘于此。2020年8月31日,特朗普政府为配合对华战略竞争,通过美国在台协会网站公然公布“六项保证”,则正式拉开了新一轮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的序幕。拜登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中再次把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台湾关系法”拿出来,并且把优先顺序排列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之前,后面还缀上长期不敢公开的“六项保证”,这样的“一个中国政策”又如何能重建中美互信?拜登政府一次次宣称不支持“台独”,但在行动上却对民进党当局在台湾岛内和国际社会鼓吹和推动“台独”分裂的“改变现状”行径视而不见甚至纵容支持,并反诬中国大陆“单方面改变现状”,这又如何谈得上中美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美国对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执政的支持和肯定,就是对“台独”分裂的支持和肯定,台湾社会严重绿化、主要政治势力争相“亲美”“媚美”“倾独”氛围的形成,不利于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只能激发紧张动荡。拜登政府的所作所为,与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奥巴马政府支持“九二共识”的“临门一脚”形成鲜明对比,其中蕴含的逻辑,当时曾作为副总统的拜登此时必然心知肚明。

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一如既往宣称,“我们将坚守‘台湾关系法’下的承诺,支持台湾的自卫,并保持我们抵抗任何对台湾诉诸武力或胁迫的能力。”但同时还表示,“在我们激烈竞争的同时,我们将负责任地管理竞争。我们将通过降低意外军事升级风险、加强危机沟通、建立相互透明度并最终让北京参与更正式的军备控制努力的措施来寻求更大对接战略稳定。”这其中的自相矛盾同样突出。美国一方面支持主张“台独”的政治势力整军备战,另一方面又要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但“‘台独’意味着战争、分裂没有和平”已经成为常理,美国不可能不知。或许有人会提出,能战方能言和,美国也有所谓“武装台湾才能保持台海战略平衡、威慑大陆动武、保障台海和平”的理论。但历史证明,能战也会致战,实际能战、自以为能战,都可能致战。能战与致战也是一对孪生兄弟,当事态发展到对立之一方认为非背水一战而无他途可走、久拖不决将失去“战略机遇期”和“最后的时间窗口”之时,便可能盲动冒险。美国所谓“武装台湾才能保持台海战略平衡、威慑大陆动武、保障台海和平”是谬论,纯属操纵台湾问题的舆论和战略武器。特别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日渐暴露出“以台耗华”、不惜引发代理人战争的战略图谋。在此情况下,《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仍强调“支持台湾自卫”,其实际效果除进一步激励“台独”冒险之外无他,奢谈所谓中美“管理竞争”、“危机沟通”“军事互信机制”纯属欺骗。假如中美双方战略利益一致,即便擦枪走火、核武器待发,也应该是安全的;如果一方要挑起战争冲突、发动代理人战争,任何互信机制只会成为谋略手段。反“独”之皮之不存,和平之毛将焉附!笔者理解,这也应当是中国外交部在佩洛西窜台后宣布的八项反制措施中,包括取消前三项涉军信任措施的重要原因所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定维护领土主权安全、“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的宣示是庄严而神圣的。台湾方面不要误判,寄希望于向美西方“一面倒”,企图既保护台湾、推进了“台独”,又防止了战争、发展了经济,这个空间根本不存在。循着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文件的内在矛盾打“美国牌”,在美中(大陆)博弈中推行战争边缘政策,向大陆步步挑衅逼迫,必将把台湾带向灾难和毁灭。

三、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的涉台战略本质上是“掏空台湾”的战略

拜登政府在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中公开宣示,要在今后10年内“战胜”(outcompete)中国大陆。这个“十年战略”所强调的时间段,显然是指新时代国际体系重塑的奠基期;其内涵的具体战略目标之一,应当是迟滞或打断中国大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赶超美国的进程。该文件有关内容表明,美国为了这个目标,将从壮大自身和遏制对手两方面入手,后者包括吸引以及钳制、削弱和消除一切有助于中国大陆经济、科技、金融、军事实力发展的因素,台湾台积电那些智慧的头脑和器物自然也包括在内。对台湾,美国名义上实行的是协助、支持政策,实质上实行的是“掏空战略”,即以更加前瞻的作为面对未来“不得已”的两岸终局。

美国有忧患思维的战略传统,其长远战略必然不会把“台湾独立”作为基点。美国必然从两岸统一这种“最坏情况”出发,设计现在的相关战略和策略,其中便包括“掏空战略”。美国对台“掏空战略”所瞄准的目标,应当是台湾岛内那些优质资产,让统一前的中国大陆“用不了”、统一后的中国“拿不到”。在“掏空台湾”战略中,既包括应变举措,主要是美国一旦判断大陆将彻底解决台湾问题,便迅即从台湾拿走“可撤的”、毁灭“撤不了”的优质资源,如以“撤侨”等名义撤走台积电工程师、炸毁台积电工厂设施等。也包括预变举措,主要是常态时期,通过政策、经济、战略、交流等手段,吸引台湾优质人才、技术、投资以及商业链、产业链等,到美国本土或美国可以控制的其他地区,重点是台湾在半导体、电子显示、工业控制、精密机械、生物工程等领域所掌握的世界级资源。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文件明文提出“实施现代产业和创新战略”,“继续使美国成为世界各地人才的首选目的地”。宣称,“加倍利用我们长期以来的不对称战略优势:吸引和留住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更多的全球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才是我们国家安全和供应链安全的首要任务。”此前,2021年12月,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研究报告提出,一旦大陆攻打台湾,应采取“焦土战略”,“必要时炸毁台积电”;2022年5月,美国安全事务专家克里斯多夫·布斯在美国海军研究所《议事录》杂志刊文提出,若台海战争爆发,美军将摧毁台湾全岛基础设施,重点是网络设施,这样解放军就无法通过监控摄像头、间谍卫星、互联网等监控台湾,台军则可以在城市废墟里与解放军打游击战;这段时间以来,美方撤离台积电工程师、在美国本土复制台积电生产基地等消息层出不穷,有媒体披露美方已制定150名撤离对象名单……这一切绝非空穴来风。还应当指出的是,目前美国热炒和操纵台海战争与“急统”舆论,也与“掏空台湾”战略密切相关,或者至少客观上起到制造“台湾不安全论”以倒逼台湾优质资源外流的效果。在日渐浓重的“狼来了”氛围中,台湾的跨境供应链重点环节向美国转移、投资向美国本土倾斜、买家向美国企业求购、人才和技术到美国安身立命是可以预计的。各国政客固然可以在台海危机中不间断穿梭窜访台湾“以示支持”,但任何清醒的资本和头脑都不会冒战争风险和动荡局势做“逆行者”,大举“入驻台湾”。而对台湾普罗大众而言,美国这种战略算计不可不谓“细思恐极”、阴险毒辣。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掏空台湾”原本是“台独”分子污蔑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话语,旨在塑造大陆“掏空”台湾劳动密集型、中低端产业,导致台湾选民失业这样的虚假认知。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这样的话语反而启发了美国,而美国所瞄准的,就是致命的高端产业和人才了。

战略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要素之一,美国的一切政策举措中都有战略因素隐藏其中,没有一个因素是他国、他区、他人利益优先。美国对外释出的每一寸“利多”,都标有付款给美国国家利益的价格。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台独”就意味着战争,但台积电的晶片供应全世界,大陆或许因此避免动武。换言之,张忠谋的思维是把自己打造得更好,从而保证自己的安全;美国人的思维是,好东西要拿到自己手里,哪怕是别人的。他们之间的不同,源于立场和出发点的不同。张忠谋是为了台湾的利益,美国人是为了美国的利益。美国要“掏空”“毁灭”宝岛,台湾有识之士要强壮、自保台湾,本质上南辕北辙。真诚地告诫台湾民众:一些人不要自作多情,以为美国真的“坚如盘石”般支持台湾,美国是在坚如盘石地维护美国的利益。民进党当局为了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战略同频共振,大力推动经济科技“脱陆入美”的举措越有成效、台湾与美国的经济科技体系捆绑得越紧,其“掏空”效应就将越严重。

此外,至于台湾自诩的另一个“优质资源”——“民主”,美国就不会在意了。美国可以鼓励但绝不会“掏空”,不会允许台湾的“民主”分子、“台独”分子到美国本土来捣乱。更重要的是,把“台式民主”留在台湾,可以为统一后的中国制造麻烦,正如英国当年在香港埋下的“民主定时炸弹”一样。如此便构成美国应对统一后中国的新“以台制华”战略之一环——制造美丽岛“美丽的风景线”,代价是台湾民众的和平、稳定、和谐、发展的生活。这才是“今日香港,明日台湾”的真正内涵。

四、排除美国因素让两岸行稳致远重在把握大势

不要幻想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框架内找到“台独”分裂、台湾安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是应在中华民族复兴、两岸必然统一的大势下追求台海和平稳定、台湾民众利益最大化。政治上,要与美国的价值观联盟保持距离,美对华战略竞争价值观联盟不是“护台保民”价值联盟,不要自欺欺人;经济上要持续以发挥两岸优势互补的特殊优势为基本依托,拒绝“脱钩远陆”,台湾经济与美对华战略竞争体系捆绑得越紧,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被套得越牢固、被掏得越空;涉外上依托中国大陆走向世界,而不是通过美国走向世界,后者短多长空,这条路必将在未来中美实力地位转换进程中越走越窄;军事上要重建两岸互信、达成“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共识,不要与自己的同胞为敌、与美国为友,处心积虑与美对华军事战略接轨、挤美遏华战争列车,就是与中国人民为敌,只能导致台湾问题加速解决;社会上,要继续推进两岸人民之间交流交往,诸如设置“国安五法”“反渗透法”、针对反“独”促统人士选择性执法这样的行径,只能培植两岸敌意、激发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

当前,民进党当局与美国联手把俄乌冲突与台湾问题挂钩运作,是在极其危险地“玩火”。美国固然有一种战略冲动,就是把俄乌冲突与台湾问题挂钩操作,把对乌克兰问题的战略操纵经验和战略遗产用在台海方向,这同样是在“玩火”,必然以失败告终,台湾某些人不要天真。回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冷战时期,美国所支持的中国国内政治势力没有一个取得胜利;观察当今世界美国所插手的热点和战点问题,从阿富汗、伊拉克,到叙利亚、埃及,美国遗留的可谓一地鸡毛,这一长串以失败而告终的战略遗产中的失败方,亦都是美着力支持的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美国选择支持对象的标准不是国际公平正义、人类道德良知、主流民心民意以及历史发展大势所向,而是美国自身利益最大化所需,难道支持“台独”分裂势力会成为例外?民进党当局配合美国联动操作俄乌冲突与台湾问题,固然可以吸引美国支持、部分西方国家同情,但更会进一步激发大陆方面的战略警觉、提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决心。另方面看,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文件还称,“我们将永远愿意与我们利益一致的中国合作。我们不能让分裂我们的分歧阻止我们在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优先事项上先前迈进,为了我们人民的利益和世界的利益。这包括气候、流行病威胁、防扩散、打击非法和非法麻醉品、全球粮食危机和宏观经济问题。简而言之,我们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建设性接触……因为这直接符合我们的利益。”这就是说,未来只要中美合作、默契的战略空间存在,台湾方面就更不要期望美国会为了台湾的利益而与中国大陆随意彻底摊牌;即便彻底摊牌,美国也会先用台湾试一试!在战略竞争的逻辑下,美国会不择手段,从支持台湾、武装台湾,到拿台湾当“炮灰”、出卖台湾,选项也是全频谱覆盖的。

五、更积极地推进两岸关系特别是战略与安全层面议题学术交流是当务之急

当前,美国在打“台湾牌”对华竞争,民进党在打“挟美谋独”牌“攘外安内”。美国宣示未来10年内“战胜”中国大陆,国务卿布林肯近来反复宣称中国大陆将“提前”解决台湾问题,美军将领频繁鼓噪解放军“随时”可能攻台。台湾“九合一选举”投票在即,民进党故伎重演,强打两岸对抗议题转移视线;明年,台湾又将进入大选年,民进党势必以更高烈度刺激台湾社会“反中抗中”氛围,以延续政权;台湾当局安全部门负责人陈明通公然宣称,大陆明年就可能“以战逼谈”。在此严峻形势下,大陆方面通过党的决议、领导人宣示、白皮书、新闻发布等渠道反复强调:如果“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这就是说,如果美台一意孤行,新的更大的台海危机在即。美国和台湾当局耸人听闻的战争预警,也应该是其对己方必然打“台湾牌”、“挟美谋独”将引起的必然后果的预判。而假如台海惊涛骇浪、空前凶险可期,不但不利于两岸同胞利益,也将给地区和平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中国大陆方面直到刚刚结束的中共二十大,仍然重申坚持和平统一政策,“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促进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摘自中共二十大政治报告)。两岸关系好,往往经济、科技、文化、民间议题唱主角;两岸关系恶化,战略与安全议题的重要性势必突出出来。当前,两岸官方交流因民进党坚持“台独”分裂立场而中断,两岸之间的多层面的学术交流便显得难能可贵了,现在确实到了让两岸战略与安全专家进行战略思考、增进瞭解的时候了。否则的话,两岸关系危矣!

两岸之间这方面可交流的议题很多,关键在重建互信。亟待交流的议题如: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体系中台湾的角色与损益评估、台海军事对峙与危机态势如何降温、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等。也可以走间接路线,先谈军事历史议题,如两岸在朝鲜战争、大陆历次对外自卫反击战、越南战争以及冷战后美国所发动的各次战争中的互动关系,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两岸严重军事对峙与冲突历史等,总结共同的经验教训。还可以交流两岸共同保卫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华传统武德与当代两岸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中的两岸军事角色,甚至“一国两制”中台湾地区的军事安排等议题,营造氛围。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可以增进两岸战略与军事层面人员的相互瞭解和理解,培植共识和合作。历来风水轮流转,“台独”分裂势力和民进党不可能永远执政、永远嚣张、永远欺骗,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和平统一的氛围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浓厚起来,并使现在看来可能多少还有些不可思议的议题登上两岸交流的大雅之堂。

稳定台海局势,需要稳定中美关系。改善中美关系、建立可靠“战略护栏”,也可以从台湾问题做起。台湾问题虽然是可以导致中美全频谱矛盾、冲突、对抗的问题,也是可以牵动中美关系全频谱改善的问题,台湾地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台湾学者更可以起到建设性作用,并给两岸关系增添稳定因素。根本的一条,就是深刻认识盲从美国对台湾短多长空的战略后果,告知美国中国的底线,劝诫美国真正为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为他们所说的台湾民众安全福祉考量,降低大打“台湾牌”的战略冲动,放手让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只要美国撒手,台湾问题和平解决哪怕是晚一些解决的可能性更大。时间并非验收两岸统一工程品质的首要标准,心灵契合才是第一位的。


注释:

①克劳赛维茨《战争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解放军出版社,1964年2月,第一版,P50。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P479。

③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第四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1月,第一版,P507-508。


原文转载自中评社,原文标题为“中评智库:两岸关系行稳致远需排除美国因素”

原文链接:http://bj.crntt.com/doc/1065/3/7/3/106537347.html?coluid=238&kindid=13378&docid=106537347&mdate=0107001537

(编辑:杨延钧;编审:杨畅;责编:杨昆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