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学术动态   
【台湾文学系列】我院举办“陈映真的第三世界”学术座谈会
时间:2025-04-21 浏览次数:

4月16日上午,我院举办“陈映真的第三世界”学术座谈会,特邀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陈光兴教授主讲,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郑振满教授、邱士杰副教授、电影学院林震岚助理教授,以及我院朱双一教授、张羽教授、吴舒洁副教授、博士后吴文等参与座谈。本次座谈由我院刘奎教授主持。

刘奎教授首先向陈光兴教授的到来致以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陈光兴教授的新著《陈映真的第三世界》。近年来为推动东亚思想共同体以及陈映真研究所做的重要贡献。刘奎教授指出,陈光兴教授不断发挥自身的思考与批判能力,在欧美学界之外寻求思想资源,从第三世界内部寻找被忽略的声音,为推动东亚思想共同体以及陈映真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他的工作不仅是学术研究,更是一种思想文化实践。

陈光兴教授的演讲围绕第三世界的思想流脉以及文化实践展开。他基于自身的陈映真研究历程,回顾了陈映真与台湾知识界的关系及其在多个领域展开的工作,指出陈映真的作品作为社会史和精神史的平台,构成了进入第三世界的通道。陈光兴教授认为,陈映真深刻认识到殖民主义对第三世界的长期影响,他小说中的人物连结世代与地方,直指第三世界的精神状况,为我们克服分断、思考后殖民以及全球化等问题留下了庞大的思想遗产。

陈光兴教授还介绍了他与日本、印度以及非洲等地知识分子的交往合作,他们长期致力于挖掘处于边缘地带的第三世界思想资源,继承万隆会议的反帝反霸精神,以持续接替的思想文化实践推动第三世界的团结。在演讲的最后,陈光兴教授呼吁一种“全球知识分子”的诞生,期许第三世界学者能够摆脱对西方高档理论的迷信,立足自身的历史与现实,从而建立话语自信,让世界迈向真正的平等与和平。

演讲之后,郑振满教授首先进行回应,他针对第三世界的思想现状提出,包含亚洲在内的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目前仍然陷于西方理论和话语体系中,迫切需要立足本土对这些理论加以甄别和批判。郑振满教授就此发问,万隆会议对于第三世界的现代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今天究竟应该如何阐发万隆精神,如何继承其遗产去描述比如亚洲华侨华人的问题。

邱士杰副教授结合陈映真的生平经历,认为陈映真在台湾民众身上看见了不可动摇的中国国民性,也看到他自己曾经与台湾民众共有的各种思想缺陷——尽管他早已通过认同社会主义祖国而将其克服。陈光兴教授的新书正可带领读者重访陈映真那艰难却一路镶嵌著珠玉的思想历程。

朱双一教授在发言中强调,第三世界是陈映真一个重要的思想,也是中国未来外交的主轴。它是一个反霸权的概念,今天颇受重视的全球南方其实也是第三世界的变体。朱双一教授高度肯定了陈光兴教授对于陈映真小说的细读工作,其中关于精神疾病和狂人问题的分析十分敏锐,打开了陈映真研究的新视角。

吴舒洁副教授就第三世界的演变进行讨论,她认为,60-70年代的第三世界革命高潮实际上内在于一个世界革命的总体性目标之中,然而伴随着冷战结束,世界的结构以及第三世界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第三世界对于左翼知识分子而言也成为幽灵般的存在,因怀念这个逝去之物而产生了左派的忧郁。但是在陈映真那里,第三世界更多是指向未来的,他仍然没有放弃总体性变革的希望。

张羽教授谈及两岸在历史认知上的差异,提问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思想界是否有举办相关活动?此外,与第三世界视野相比,从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等角度探讨陈映真,是否会呈现出不同的思想面向?

林震岚助理教授通过反省自身学习和研究经历,指出将第三世界作为思想资源和参考坐标的重要性,并谈及《陈映真的第三世界》一书理解陈映真文学世界和政治伦理学的关键之处。她继续追问:陈映真第三世界的复调性,以及他对于语言和风土问题的关注,是否可以成为探讨“第三世界”和“全球南方”相互参照关系的方法。(林震岚助理教授表示,陈光兴教授所提出的通过亚洲视阈理解两岸问题的思路打破了自我中心主义范式,就陈映真小说中的死亡元素与离散情节是否体现出陈映真对第三世界的理解存在内部分野?以及是否能通过语言、风土的讨论嫁接第三世界和南方论述等问题进行发问。)

吴文博士后提出东欧文学之于两岸分断的参照性意义,并结合台湾学界对陈映真的评价,就如何克服省籍对立、如何评价陈映真文学的艺术性等问题进行提问。

陈光兴教授对大家的讨论一一进行了回应,就全球南方、文化研究、省籍关系、陈映真文学中的“死亡”书写、台湾民众的精神状况以及华文文学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特别指出,“全球南方”无法取代作为思想分析概念的“第三世界”,没有经过第三世界的全球化是可疑的。陈光兴教授也鼓励同学们面对问题要迎难而上、深入田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拓宽区域研究的视野。

最后,刘奎教授代表全体师生向陈光兴教授表达了衷心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稿:徐洁文 吴舒洁;摄影:陈子倩;编辑:王学勤;复核:高群斐;责编:林晓培;编审:刘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