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台湾文学系列】台湾作家詹澈、钟乔应邀莅临我院发表学术演讲
时间:2025-06-21 浏览次数:

2025年6月18日上午,台湾著名诗人詹澈、台湾差事剧团艺术总监钟乔应邀莅临我院发表专题学术演讲。本次讲座由我院朱双一教授主持,台湾研究院刘奎教授、吴舒洁副教授、博士后吴文,以及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邱士杰副教授等出席,我院文学所多位硕博士生参与。

朱双一教授向詹澈老师和钟乔老师的到来致以热烈欢迎,并对两位主讲人进行了介绍:詹澈先生不仅是台湾农民运动的重要组织者与领导人,更是一位怀揣左翼诗心的创作者;而钟乔先生作为台湾重要的报导文学作家,长期以剧场为阵地,致力于将文学、戏剧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

  


詹澈老师以“在边陲的前缘写诗”为题展开演讲,深刻阐释了标题的多重含义:在边陲的前缘写诗,一层含义是空间地理上的,台东是地处台湾最东部、最边陲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中国版图上能够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第二层含义指的是诗人的身份和使命,诗人总是处于政治漩涡的边陲。在中国历史上,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诗人们无一不身处政治边陲。詹老师由此回顾了自己参与创办党外杂志《春风》的经历,忆述个人在政治边缘挣扎的心路历程。正是这种边缘的身份位置,使其更能洞悉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态。

在谈及个人诗歌创作与台湾新诗发展时,他强调,诗人承担着“时代号角”与“民间生活表达者”的双重角色。因此,诗歌不仅关乎情感的抒发,更须承载叙事、议论等深层功能。詹澈老师具体介绍了自己在创作实践中发展出的“五五诗体”,论及“五五诗体”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诗学融合的意义,并强调诗歌应承担左翼的历史意识。

钟乔老师的演讲主题为“民众戏剧:剧场如何作为文化行动”。他首先梳理了中国民众戏剧在中国新文化史上的发展脉络,指出民众戏剧自五四时期发轫,在中国的革命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将剧场转化为了改造社会的文化行动。20世纪后半叶,受到1955年万隆会议、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等历史事件的影响,民众戏剧进入“新民众戏剧”(或称“新左翼戏剧”)阶段,戏剧创作的焦点由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扩展至反思社会主义官僚化的问题,呈现出从“为民众而作”到“以民众为核心”的转向。

在此视野下,钟乔老师以差事剧团的实践为例,阐述其“专业剧场”与“庶民剧场”并进的两条战线,并联系自己编排戏剧《范天寒和他的弟兄们》的经历,进一步说明民众剧场如何记录客家族群历史、如何再现白色恐怖时期社会变迁的文化实践。钟乔老师对近年台湾戏剧界处理白色恐怖的方式及其背后的“转型正义”意识形态提出批判,指出其复制西方的人权话语建构历史,却遮蔽了台湾左翼革命运动的脉络。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80年代党外文化运动、报告剧的美学政治、台湾白色恐怖与“转型正义”以及第三电影等议题,与两位主讲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

(文字:吴舒洁、林子萱;图片:林子萱;编辑:王学勤;复核:高群斐;责编:林晓培;编审:吴舒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