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下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林聚任教授应邀莅临我院,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城乡社会福利保障的融合发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厦门大学高和荣教授主持,我院社会所及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硕博生参加。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与不平等导致城乡发展仍存在较大不平衡,城乡“极化”现象已成为制约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突出问题。这种结构性差异不仅体现于地理空间的清晰界限,更延伸至社会空间中的福利与权利配置。城市居民在就业、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享有更多空间福利优势,而农村居民则处于结构性弱势,获取相关资源的条件较为有限。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 林聚任教授)
以城乡二元住房制度为切入点,林聚任教授从空间社会学视角剖析了城乡社会福利保障的不平等机制。他指出,农村居民的自建房虽具备一定的基本保障功能,但在性质与功能层面,与城镇居民的福利房和商品房仍存在显著差异。近几十年来,尽管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许多新建城区的人口及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仍未能完全实现从“乡”到“城”的身份与地位转变。在这一结构性困境之下,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倾向于选择进城购房,呈现出典型的“城乡两栖”生活与生计方式,折射出深层次制度壁垒下城乡融合的复杂性与过渡性。

为破解这一困境,林聚任教授提出应构建融合性的城乡福利保障体系:首先,推动城乡空间结构从分割走向融合,渐进实现空间一元化;其次,激活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从单向输送转向双向自由流通;再次,努力消除制度性与社会性空间界限,推进城乡居民权益平等化;最后,加强城乡空间治理,构建正义、包容的空间新秩序。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围绕两大议题展开讨论:一是宅基地制度改革如何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林聚任教授结合农民有偿退出的区域、世代差异,分析了城乡流动的多元形态;二是延伸探讨乡村健康不平等与福利赋能路径,他借鉴日本培育地方性力量的经验,结合中国政府资源集中程度高、部分乡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等现实,强调中国需探索符合国情的内生性培育机制。

讲座深化了与会者对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解,为融合治理研究与政策实践提供了有益启发。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陈垚羽;编辑:王学勤;复核:高群斐;责编:林晓培;编审:肖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