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下午,台湾“中研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前所长李有成老师应邀莅临我院,发表“历史的魅影:你可能不知道的马华文学”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台研院文学所所长吴舒洁副教授主持,台研院朱双一教授、张羽教授、刘奎教授以及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邱士杰副教授出席本次讲座,文学所多位硕博生共同参与。

讲座伊始,吴舒洁老师对李有成老师的莅临致以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李老师在马华文学、族裔文学、比较文学等领域的成就。
李有成老师首先详细梳理了马来半岛17世纪以降的历史。马来半岛历经英国和日本的殖民统治,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殖民矛盾和种族矛盾。1930年马来亚共产党成立后,推动了马来半岛的反帝反殖运动,也遗留下诸多难以化解的历史症结。这些如幽灵般挥之不去的历史魅影,在马华文学与电影中被反复讲述。李老师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马华文艺作品如何复现那些禁忌的历史,如张贵兴对于砂劳越殖民史的书写、海凡的马共书写、依藤(汪开竞)的《彼南劫灰录》、黄锦树的《南洋人民共和国备忘录》等。特别是2024年廖克发导演的《由岛至岛》纪录片,挖掘了二战期间台湾与马来半岛之间的隐秘联系,揭开了台籍日本兵等群体沉重的历史创伤。
李老师着重讨论了华人新村和“五一三事件”两段历史记忆。1948年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时期,为了隔离华人和马共之间的接触,英国统治者将在马华人迁移至新村进行管制。冰谷的《辜卡兵的礼物:翻阅童年》、梁金群的《野村少女:马来西亚新村生活随笔》等作品即反映了华人艰辛的新村岁月。1969年爆发的种族冲突“五一三事件”构成了马来历史的转捩点,至今仍被马来西亚官方视为禁忌。李老师介绍了廖克发、张吉安、黎紫书等马华导演和作家对“五一三事件”的曲折言说,并朗诵了自己的诗作《访五一三事件受难者墓园》。
随后,李有成老师介绍了台湾地区的马华文学研究现状以及在马来西亚当地较为活跃的马华作家。李老师特别回忆了青年时期编辑《蕉风》杂志的经历,介绍了自己与白垚、梁明广、陈瑞献等《蕉风》同人的交往。创刊于1955年的《蕉风》以其“非左翼”的立场大量引介文学新思潮与世界文学,为文坛新人提供创作的舞台。《蕉风》的纯文学取向引发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战,李老师作为论战的参与者,对当时教条的现实主义写作提出批评,强调文学应立足于生活,而非简单跟随政治口号。
演讲结束后,在场师生展开热烈讨论,就新马左翼运动、《蕉风》与文化冷战、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等议题向李老师提问。
主持人吴舒洁老师对讲座进行总结,指出李有成老师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同时也是马华文学的研究者、创作者,对于历史的复杂性有着深入的把握,但李老师并不急于给出总体性的判断或结论,而是在从容不迫的叙述中让历史的魅影浮现,提示出理解马华文学书写的线索。

最后,李有成老师向台研院赠送了《历史的魅影:文学与文化研究集稿》等数本专著。
(图片:胡一哲;文字:吴舒洁、童轩然;编辑:王学勤;复核:高群斐;编审:吴舒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