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载于《中国评论》2025年2月号,总第326期
202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以来,福建省积极构建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无疑是践行“一国两制”的重要战略举措。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重要实践区域,其制度优势与相关经验必然可以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从而助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更快更好地发展。
整合理论视域 从利益、组织到示范整合
“整合”作为专有术语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斯宾塞在1862年首先使用,哈贝马斯提出的社会整合理论影响非常大,社会整合亦即社会一体化,是指社会的不同结构部分和主体要素协调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认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是分散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彼此相互作用的统一完整的有机整体,“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学术界对社会整合的功能之理解有高度共识,也越来越重视社会整合的功能发挥。 就整合的模式而言,主要有利益整合、组织整合和示范整合。 利益整合是社会整合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内容,利益的整合是一种认同性、互补性的整合。 按照整合机制的发生范围,组织整合可分为组织内部的整合和组织间的整合。 而示范整合可以起到引领和导正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国各地区普遍重视示范整合的功能,各种类型的示范区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
当前两岸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最大阻力来自台湾民进党当局。 民进党始终不放弃“台独”分裂活动,抗拒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导致两岸关系发展受阻的根本原因。 台湾问题至今未能得到妥善解决,根本原因还是外部势力长期介入其中,尤其是美国始终不愿意看到一个繁荣、强大的中国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两岸融合发展的态度非常消极。
正因为台湾当局极力阻挠两岸融合发展,加上新冠疫情爆发后两岸地理连接的完全阻断,两岸近乎进入完全隔绝状态,客观上使两岸交流融合的各种通道完全断绝,尽管疫情结束后大陆方面采取不少措施,但当前融合主要是陆主导的单边融合为主体,效果不够彰显。
大陆自身实力的增强、台胞的参与度不断提升、相关政策的激励,是两岸融合发展的主要机遇。 大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吸引广大台湾同胞融入大陆寻求机遇的动力。 多数台湾民众还是希望两岸加强合作与对话沟通,以减少两岸对抗、缓和紧张关系。 《意见》出台后,中央和国家机关主动作为,加大政策赋能,出台在本领域贯彻《意见》的一系列配套文件和政策举措。 福建省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协同落实机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意见,厦门、福州、平潭、龙岩等地方也出台贯彻落实意见的区域性政策举措。
参与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香港大有可为
香港的优势得天独厚:香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经济在2023年取得3.3%的增长,承接经济稳步发展的势头,这是确保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实力,无疑可以为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金融以及投资的支持; 港台互动密切由来已久,2024上半年,港澳居民赴台旅客为614771人次、不衹是超过同期日本的609792人次、美国的318678人次,也超过大陆赴台旅客188069人次。 这表明,香港与台湾存在较为频繁的民间互动,因此在助推两岸融合发展方面也有其不可多得的优势。
香港可以在“一国两制”话语权方面发挥其特殊地位。 香港在回归后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实践的巨大制度优势。 香港可以把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相关经验分享给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助推大湾区与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合作联动机制,为两区的合作提供机制保证。
香港参与示范区建设的路径有三条:一是以金融合作为纽带助推示范区金融市场发展。 闽港两地可以推进金融合作,助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进程。 二是以科技创新合作为抓手促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香港可以与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科技创新合作框架,推出一系列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科技创新合作项目。 三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机遇做大示范区市场。 香港与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可以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关系方面加强合作,推动示范区企业包括台企与香港企业携手,共同开拓“一带一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