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媒报道,美菲将在4月下旬展开今年的“肩并肩”联合军演,菲军方进一步叫嚣,要让中国“彻夜难眠”,引发各方关注。拉盟友搞军演,暴露美国哪些图谋?布局对华围堵,带来哪些风险?就以上话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唐桦在央视《海峡两岸》节目上进行解析。

节目主持人:菲律宾军方叫嚣说,此次军演要让中国“彻夜难眠”,那么唐所长在您看来,菲律宾这么做是否是蚍蜉撼树呢?而他们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底气?
唐桦:菲律宾军方计划将军演选在邻近台湾的吕宋岛北部,叫嚣着要让中国“彻夜难眠”。这显然是要利用地点选择来试图施压中国,背后潜藏着三重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一重是对美国倚仗的幻想。美国一直试图在亚太地区维持其霸权地位,菲律宾是美国印太战略的“马前卒”,在“第一岛链”的军事部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不断在菲律宾增加军事存在,这使得菲律宾军方幻想凭借与美国的紧密军事合作,能够增强自身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目前,美国已在菲律宾部署了9个军事基地,这些基地“星罗棋布”嵌入了美国的地区战略版图。美国还部署了“堤丰”导弹系统,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带以及敏感的南海及台湾海峡区域造成威胁。菲律宾军方错误地认为有了美国军事力量的撑腰,“在与中国的对峙中就可以为所欲为、有恃无恐”。
第二重是对战略威慑的幻想。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区域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以及附近的海空域,这个区域极具指向性。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军演还意图联动南海和台海。这种精心设计的军演区域是想通过展示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对中国形成军事上的威慑,试图在战略层面给中国施加压力。这就让菲律宾军方产生了战略威慑的幻想,例如军演设定了击沉目前菲海军所使用的唯一一艘中国造补给舰,还有所谓“夺回被敌对势力占领岛屿”等议程,针对性不言而喻。一场有剧本的军演让菲律宾误判了当下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忽视了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和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信心。
第三重是菲律宾对自身军事实力不切实际的幻想。近期菲律宾海军一系列动作频频,此前向南沙群岛增派两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紧接着又在巴拉望岛组建了专门负责该地区防务的新指挥部。菲律宾军方或许天真地认为凭借这些兵力的调动和新指挥部的成立,自身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力量“便得到了实质性增强”,甚至狂妄到觉得“有能力在南海地区与中国对抗”,显然没有考虑到这种军事挑衅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节目主持人:虽然美方军事动作不断,但是特朗普日前也表态“不愿与中国爆发潜在战争”。唐所长您认为,美军的一系列动作到底意味着什么?而特朗普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呢?
唐桦:美方近期一系列军事动作与特朗普的对话表态看似矛盾,实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意图,是一种“威慑+对话”的双重策略,目标是“有限对抗下的利益最大化”,本质是美国对华战略的焦虑与国内政治博弈的综合作用的产物。
从军事角度来看,美国意在形成军事威慑。美国近期高调宣布研发配备“最先进匿踪系统”的F-47战机,试图通过“代差优势”来强化对中国沿海的空中威慑。与此同时,美国配合美菲军演选址吕宋岛这一关键动作,妄图以此为依托,与菲律宾的军事力量相配合,形成“海空一体”的威慑网络,缩短对台海的反应时间,对中国形成实质性威胁。这些军事行动既紧密配合了美国所谓“印太战略”的整体军事部署框架,也为美国在与中国的贸易谈判等外交经济互动中提供强有力的军事筹码。
在国内政治方面,2025年是特朗普政府中期选举的关键时期,展示对华的军事强硬态度,可以巩固其政治基本盘。但过度对抗又可能引发经济衰退,所以特朗普需要在不同的派别间寻找平衡,既要安抚科技精英群体对战争风险的担忧,又要避免因为制裁行为导致美国科技企业在中国市场受损。共和党内部对华策略存在分歧,特朗普既要维持对华的强硬形象,展示维护美国利益的决心与能力,又要为党内的温和派留下转圜余地,避免局势失控。
文稿整理自央视《海峡两岸》节目,略有删改调整
(整理:袁炽炫;编辑:王学勤;复核:高群斐;责编:林晓培;编审:唐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