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媒报道,美乌谈判破局,引发岛内各界高度关注与担忧。对此,有声音指出,美国有四个理由不会抛弃台湾。这四个理由包括哪些?民进党当局是否还在强撑?就这样的话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唐桦受邀参与央视《海峡两岸》节目录制,展开解析。

节目主持人:民进党当局抛出了美国“不会弃台”的四大理由,认为美国“不会弃台”的第一大理由就是“台湾是美国的重大利益”。唐所长,您认为台湾是“美国的重大利益”吗?
唐桦:很明显,绿营人士的这种言论是对美国战略意图和历史现实的选择性忽视,本质是自欺欺人的政治操弄。首先,“台湾牌”只是美国的工具,而不是他们所谓的“重大利益”。美国长期将台湾视为遏制中国的“战略棋子”,目标是通过台海局势的“可控紧张”,来消耗中国发展资源,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对台政策一直具有反复性,在玩“战略模糊”的文字游戏。比如最近,美国的国务院网站删除“不支持‘台独’”的表述,看似是释放“挺台”的信号,实则是为了未来谈判在预留筹码。类似的操作在拜登时期也曾出现过,也就是2022年删除后又恢复,本质是通过这种模糊表述来误导台湾,同时避免彻底激怒中国大陆。
其次,特朗普政府是以经济利益为优先考量,一方面要求台积电赴美建厂,转移台积电的技术;另一方面要求台湾增加防务预算至生产总值的10%,并暗示“台湾需提升自主防御能力”,而非依赖美军的介入。这种“要钱不要命”的策略,本质是对台湾经济命脉的觊觎,是为了榨取台湾资源,而非承诺“保护台湾”。台湾半导体产业若被掏空,将沦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而美国对台军售则是以“安全”之名,行牟利之实,与“保护台湾”更是毫无关联。
还有就是,美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坚持实用主义的传统,始终是以“美国优先”为准则。除了当前背刺乌克兰之外,历史上,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而对盟友和伙伴背后捅刀子的行为,那可就太多了,可以说,“背叛,美国是专业的”。比如,作为美国盟友体系的最高等级—“五眼联盟”成员的加拿大,在政治和经济等对外交往中唯美国马首是瞻,却成为了美国准备牺牲的第一个盟友,特朗普想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美国不会为“台独”火中取栗。一旦台海局势失控,美国必然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将台湾弃如敝屣。
节目主持人:美国想把台积电拿到美国的想法,不费吹灰之力就实现了,而台湾当局在此时却连个“不”字都没有敢说,对比大陆方面的态度,是不是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当局会更加失望。唐所长,请问您怎么看?
唐桦:近期对于美国对中国大陆商品加征关税,我们的新闻发言人直接回答:“绝不接受施压和威胁”。相比大陆对美国霸权行径的精准有力回击,赖清德无下限割肉饲美的奴颜媚骨,云泥之别,高下立判。不仅仅损害了台湾的利益,也凸显了赖清德当局的三大矛盾,加剧了台湾民众的失望与不满。一个是经济掏空与民生承诺的背离。台积电此次新增1000亿美元赴美投资,总投资额达1650亿美元,占其年度支出的60%以上。这会直接导致台湾半导体产业空心化。而赖清德当局却配合美国对台积电施压,台积电被迫接受美国的关税胁迫。民进党却称这是“深化供应链合作”。台积电转移导致岛内的半导体人才外流、产业链断裂,台湾生产总值增长面临腰斩风险。蓝营痛批此举是“刨台湾的根”,将台湾经济主导权拱手让给美国。民众看穿民进党以“抗中保台”口号来掩盖其依附的本质,马英九等蓝营人士痛斥赖清德用台积电“交保护费”,并预言美国的胃口永无止境。近九成的民众是反对台积电转移最先进技术至美国,而民进党却一意孤行,主动将台积电作为“投名状”,来换取美国对“台独”势力的支持。
岛内的舆论普遍认为,赖清德的“媚美”政策,本质是牺牲台湾的利益来换取个人的政治资本,而大陆的强力反制与促融举措,让更多台湾民众意识到“倚美谋独”的虚幻性,让台湾民众看清依附路线的末路,加速民心向统一靠拢。
文稿整理自央视《海峡两岸》节目,略有删改调整。
(整理:袁炽炫;编辑:王学勤;复核:高群斐;责编:林晓培;编审:唐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