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
【中评社】张宝蓉:不认学历严重损害在读台生就学权益
时间:2025-03-13 浏览次数: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张宝蓉教授

中评社香港3月1日电(作者 张宝蓉)近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全台大专校院校长会议上提出,将禁止所有台湾高校与统战部直属高校即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北京华文学院交流,禁止台湾地区高中鼓励学生前来就读,未来民进党当局也不会认可三所高校的学历。此言一出,舆论一片哗然。赖当局在两岸教育交流中推行的一系列极端化、片面化、非理性化阻扰措施,既充分表明了其在执政过程中,尤其是在处理两岸关系事务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焦虑和不自信,也再次暴露了其“反中”“去中”“远中”的“台独”政治本性,进而使得其两岸教育政策公信力持续受到削弱。

在赖当局点名的三所高校中,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均是中国大陆最早招收台湾学生的高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两所高校就秉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度照顾”原则,开展台湾学生单独命题、考试和录取工作。1984年,两校将台生招生拓宽到预科、函授、插班、转系、双学位等方式,满足了不同类型台湾学生来大陆高校求学的需求。2010年,两校开始招收台湾“学测”生。2014年,暨南大学学历获得台湾当局采认。2023年,华侨大学开始招收台湾“分测”生。

四十多年来,这两所高校始终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与时俱进、务实高效地推进台生招生工作,迄今已培养出众多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台湾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港澳台学生招生、培养和管理的经验。已经毕业的台生分布在两岸乃至全球,在各行业各领域中发挥着挑大梁、担重任的作用。多年来,两所高校也与台湾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或院际交流合作协议,不断创新两岸青年学生交流互动模式,为增进两岸青年相互瞭解和互信起到积极作用。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办学成绩斐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当前正在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

赖当局置这些高校高品质发展以及台生培养历史悠久的客观事实于不顾,仅凭某些居心不良个人的片面之词、错误观点就中断交流、取消学历认可,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三所高校在读台生的就学权益。对于当前在这几所高校就读台生的安排,赖当局仅以“‘教育部’将研议相关救济程式”搪塞而过,却不曾考虑如此简单、粗暴的决定对这些台生后续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何等影响,更无视这些台生的所急、所需、所愁、所盼。此等漠视台湾青年学生教育选择权和正常学习成长需求的行径,只会引发台湾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对赖当局的更大不满,进而削弱赖当局的两岸教育政策公信力。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要赖当局奉行的两岸脱钩断链措施不改,类似的行径终将持续上演,两岸教育学术交流也将难以拥有一个良善的空间和环境。疫情结束后,面对两岸民众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强烈诉求,赖当局表现出了严重的焦虑和不自信。两年多来,台当局执意要求大陆人士赴台交流应以“必要性、紧迫性、不可替代性”为要件,以此大幅限缩赴台交流的人数、对象、学校和领域。对于台湾民众来大陆交流,则通过登记备查、政策、舆论、禁止、劝阻、惩戒甚至注销台湾户籍等手段,进行限制和诱导,意图将台湾民众来大陆交流发展的意愿和行动消弭于无形。

从赖清德在全台大专校院校长会议上提到的“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以及“台湾高校进行两岸交流时必须保护核心关键技术和科研成果,维护民主安全”等言论可见,煽动两岸对立、对抗依然是其处理两岸关系事务以及教育学术交流的基本底色。赖当局采取的诸多罔顾民意、逆流而动的行径,已明显违背两岸交流的现象和规律,降低了大陆民众赴台交流学习的动机和意愿。

去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马英九一行时强调,我们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持续为两岸青年成长、成才、成功创造更好条件、更多机遇。希望两岸青年互学互鉴、相依相伴、同心同行,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不管赖当局如何防堵和阻扰,都无法动摇我们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原文转载自中评社(编辑:王学勤;复核:高群斐;责编:林晓培;编审:张宝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