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台湾研究院教授张羽(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3月16日电(记者 段晓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羽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就政府工作报告涉台部分予以解读。张羽表示,与去年报告中提及“融合发展”相比,今年涉台论述特别提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的表述,这是新的提法,这种提法可以看出对台工作从“政策制定”向“制度保障”升级,标志着未来将通过系统性的制度保障,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张羽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总计1.6万多字,涉台内容130字。其中“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等字句,彰显出重要意涵。报告强调的“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是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重申的“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是原则底线,务实推进两岸深度融合发展是工作方向。
张羽表示,过去的一年,国际情势变化巨大,两岸关系波诡云谲。从论述逻辑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呈现出明确的针对性,“积极作为”与“敢于斗争”并重,例如对于投身两岸融合发展大局的同胞,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让台湾同胞有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针锋相对,绝不姑息,加大打击力度。从论述重点来看,近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论述强调务实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更加重视制度化建设和融合路径贯通。
张羽指出,观察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大陆对台政策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多次强调对台工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可以说,以两岸人民为中心,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近年对台工作的主旋律。
张羽指出,以政府工作报告和今年召开的对台工作会议作为重要的涉台观察点,可以明显看出,新形势下大陆对台工作部署体现出主动性、实践性和系统性。未来大陆将积极“塑造祖国必然统一的大势”,在法律、外交、宣传等方面展开,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务实推进两岸深度融合,从法规制度上保障两岸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完善现有政策,强化制度保障,提升交流品质,推进交流深度,扩大交流广度。深化经济融合,支持大陆台商台企发展,吸引台湾的企业参与大陆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圆梦创造更好条件,“让台湾同胞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和成果”。
张羽称,与去年报告中提及“融合发展”相比,今年涉台论述特别提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的表述,这是新的提法。这种提法可以看出对台工作从“政策制定”向“制度保障”升级,标志着未来将通过系统性的制度保障,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张羽谈到,今年对台工作主要着力点将集中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合作制度和政策的建设上。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突破障碍,全力建构更全面、更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更加坚实、有效的制度保障。通过完善制度和畅通路径,让两岸同胞交流更顺畅,让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和创业更加安心。随着制度保障的逐步落实,两岸融合发展有望进入高质量的新阶段。
张羽说,当前福建省正在做全方位的制度化探索,努力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根据闽台文化资源特点和合作基础,在经贸交流方面,进一步完善贸易便利化制度,为台商在福建投资创造更加稳定、可期待的环境。在文化交流方面,进一步推进闽台合作项目对外展示、影视精品联合制作、涉台文物保护工程、闽台非遗文化传承、闽台宫庙和建筑保护、闽台民间信俗保护与传承、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等。在青年交流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两岸青年交流的多元平台,增进两岸青年的互动。福建省正致力于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推进闽台全域融合发展,深化闽台社会人文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
张羽表示,,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替代了去年的“同心共创民族复兴伟业”,从“同心”到“携手”,一个词语的转变,意涵发生了变化。“携手”更具有亲情感,两岸同胞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前行,更生动地表达出骨肉天亲之情。“携手”更具有行动力,强调两岸同胞不仅要在精神上同声相契,更要在行动层面展开密切合作;“携手”更具有平等性,突出两岸同胞相互支持、相互依靠、齐心协力;“携手”更具有责任动力,体现了两岸同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责任,应胼手胝足积极参与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张羽说,2025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后全国多地光复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值得两岸携手展开纪念活动。
原文转载自中评社
(编辑:王学勤;复核:高群斐;责编:林晓培;编审: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