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
【央视 海峡两岸】唐桦:民进党当局“猎巫”行径撕裂社会必自毁
时间:2025-06-25 浏览次数:

据台湾媒体报道,民进党籍民意代表近日因为“猎巫”民众引发众怒。岛内舆论分析,“猎巫”行径折射出赖清德的“特务政治”,即通过仇恨动员撕裂台湾。赖清德为何走上“特务治台”之路?台湾社会又面临着哪些撕裂?就这样的话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唐桦在央视《海峡两岸》节目上进行解析。

节目主持人:近期,我们看到有学者把赖清德的“猎巫”行径总结为是“特务政治”,为什么这么说?那么“特务政治”的特点又有哪些,唐所长?

唐桦:“特务政治”的核心在于“通过不合理的强力手段系统性地监控社会、清除异己,以维持统治集团权力”。民进党当局的“猎巫”行径所表现出的特征与“特务政治”的逻辑高度吻合。首先,全面监控社会,制造“寒蝉效应”。民进党当局滥用“安全审查机制”,将监控范围从涉密岗位扩展至基层公务员系统,相当于行政体系全面“民进党化”,并且针对教师、村里长、游客、艺人等群体进行“意识形态清查”。以“防渗透”为名构建起严密的社会监控体系,刻意营造“人人自危”的恐怖氛围,压制言论自由。岛内公务员被迫从“文官中立”沦为“政治附庸”,丧失专业性;教师忌惮被贴上政治标签,正常的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被严重扭曲;村里长的基层治理横遭干扰,民众福祉被弃之不顾;游客背负着沉重的心理枷锁。这一系列操作将台湾社会置于“绿色恐怖”的高压之下,民众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遭到了无情践踏。其次,打压异己,系统性地清除政治对手。一方面实施政治清算,约谈马英九、打压柯文哲,对党内潜在竞争者,如郑文灿等启动“忠诚度调查”,以巩固自身的权力核心;另一方面将法律工具化,凭借模糊不清的“安全标准”对在野势力、社会团体和媒体展开“猎巫式”调查,随意扣上“中共代理人”的帽子。这种不公正对待政治异己,利用手中权力进行政治迫害的行径,正是“特务政治”的典型缩影,旨在维护民进党“一家独大”的局面。向境外势力“表忠”,以“铁腕治岛”的姿态向美西方证明其围堵大陆“急先锋”的价值,来换取政治支持。民进党当局的“特务政治”实质上是“倚外谋独”操控下的政治避险,是压制岛内异议和对外献媚的工具,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节目主持人:我们看到不管是过去标榜“民主自由”,还是现在高喊“团结”,其实民进党在岛内一直实行的都是“绿色恐怖”的强权统治。而这样如此制造仇恨动员,只会进一步撕裂台湾社会,那么唐所长在您看来主要产生了哪些严重的后果?

唐桦:仇恨动员所带来的具体后果,首先是民主机制的劣化与内耗。罢免制度本来是民主的“安全阀”,却被滥用为政治清算工具,导致了公共领域被标签和情绪所主导,那么民主沟通陷入“劣质化”。朝野将资源投入政治斗争,忽视物价飙涨、能源危机的民生议题,使台湾陷入了内耗深渊,治理效能严重受损。其次是社会信任与凝聚力瓦解。民进党煽动“敌我对立”,迫使民众在“抗中”叙事下站队,破坏了社会多元包容的基础。教师、公务员等群体因为恐惧被贴上标签而自我审查,社会信任体系崩塌,“团结”沦为政治口号,难以形成真正的社会共识。再次是代际信任危机与社会断层。年轻世代被塑造成“抗中先锋”,代际间因为政治立场差异而产生信任危机,家庭、校园内的政治讨论常演变为对立冲突,破坏了社会的情感纽带。民进党刻意抹煞两岸历史联结,导致年轻世代与年长世代的历史认知形成了断层,长期就可能造成台湾社会的文化认同危机与代际撕裂的恶性循环。最后是两岸关系与国际处境的恶化。借“抗中牌”煽动对立本质是为“谋独”服务,加剧两岸敌意的同时,使台湾在国际局势中沦为外部势力的棋子。仇恨动员的本质是零和博弈。当朝野互视为敌人而非可对话的对手,台湾将丧失应对内外挑战的能力。经济停滞于政治内耗、安全绑在火药桶上、世代在对抗中虚掷未来。若任由这种撕裂持续,将严重动摇台湾的社会根基与未来发展。真正的团结,始于停止将同胞塑造成敌人。

文稿整理自央视《海峡两岸》节目,略有删改调整

(整理:袁炽炫;编辑:王学勤;复核:高群斐;责编:林晓培;编审:唐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