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
我院专家学者深度剖析台湾地区“大罢免”投票结果(二)
时间:2025-07-30 浏览次数:

7月26日,岛内“大罢免”首轮投票结果揭晓,24席国民党民代与新竹市长高虹安罢免案全军覆没。这场由亲绿罢团发动,民进党倾全党之力支持的政治清算,以惨败告终。对此,我院专家学者在接受央视《中国新闻》节目组采访时表示,票数的背后是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当局执政路线的严厉审判,证明民进党的“反中抗中”牌全面失灵。

刘国深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聘教授)

赖清德所谓“团结十讲”漏洞百出,他想否认中国大陆跟台湾之间历史的、法理的、政治上的一体性,但其根本就是不学无术,目前的四讲,每一讲都错,所以被骂是“草包”。这就导致他说是要“团结台湾”,最后实际上是撕裂台湾社会,是激化了台湾社会矛盾。所以“团结十讲”最终对于民进党推动“大罢免”活动,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大罢免”本来就没有正当性,这么一些操作,反而有更多人看不下去,要站出来反对。

此外,美方要提高关税,民进党当局很担心美国在这个时候出台这个政策,对他的选情造成重大冲击,所以就做了更多的让步。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来向美国输送利益,这实际上就是美国人把台湾当“自动取款机”,这种伤害台湾人民利益的“媚美”行为、“跪美”做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卖台”行为,本质都是拿台湾民众的福祉换一党私利,这更让岛内反感情绪不断加剧。

陈先才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

所谓“团结十讲”恐怕是压倒赖清德,包括说民进党“大罢免”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十讲对民进党“大罢免”的投票结果是非常不利的。民进党如果在今天的台湾社会执意去推动所谓的“台独”论述,抱有所谓“台独建国”的幻想,在台湾社会是没有市场的,我想这一点很清楚。

美国现在就是打“台湾牌”,从而掏空台湾,未来美台关税确定下来之后,对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的信心会有很大打击。其实现在,我们看到岛内工商界对此也非常焦虑,如果台湾地区在经济发展路线上,继续和大陆“脱钩断链”,我想未来台湾的经济是没有前景的。

唐桦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

赖清德的“团结十讲”非但没有能够“凝聚共识”,反而成了暴露民进党本质的“照妖镜”,直接影响了民众的观感和“大罢免”的结果。赖清德以“团结之名”行“分裂之实”,一边讲“凝聚共识”,一边却用“罢免案”来搞“政治追杀”,撕裂社会。那么这种虚伪让岛内的民众非常反感,台湾民众要的是和平安稳。这种逆民意的操作,最终被“大罢免”的结果狠狠打脸,而这个结果正是台湾民众对民进党“说一套做一套”的直接否定。

“大罢免”是民进党当局“选输翻桌”的内斗,撕裂社会,耗损资源;对外拿经济的自主权,还有产业的根基来讨好外部势力,让台湾民众看清依附别人只会成为“棋子”,牺牲的是自己的生计。那么“一内一外”都是赖清德当局失能与自私的暴露。这场“大罢免”本质是一种消耗资源的“内耗”,而岛内的民众真正关心的是柴米油盐和就业生计,这才是最实在的民意。只有聚焦民生,务实做事才能够赢得民心,而沉迷意识形态的斗争注定会被抛弃。

此后,政治上“朝小野大”的格局将更加固定,赖清德当局后续的施政受在野党的制衡影响会更大,而民众对其执政无能的不满将加剧,主流的民意未来就会只认“民生优先”,那么倒逼岛内的所有政党聚焦解决实际的问题。在两岸关系上,“两岸和平是主流民意”的共识会进一步增强,任何政党执政都绕不开这一前提。

文稿整理自央视《中国新闻》,略有删改调整

(整理:王学勤;编辑:王学勤;复核:高群斐;责编:林晓培;编审:刘国深、陈先才、唐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