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台湾地区“726罢免”投票结果出炉,24位国民党立委与新竹市长高虹安罢免案全数遭到否决。对此,我院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深入剖析此次投票结果的背后原因以及后续政局走势。专家学者强调,民进党的惨败反映出台湾多数民众“要安定、要发展、拼经济、顾民生”的主流民意,民进党大失败是台湾人民“反恶罢”的大胜利,民进党当局种种恶劣表现不得人心。
【刘国深教授】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聘教授刘国深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结果凸显台湾多数民众对民进党选输就“翻桌子”的恶质作风强烈不满,也折射出台湾社会“要安定、拼经济、顾民生”的主流民意,以及对民进党“拼独裁、拼专制、搞对立、搞对抗”的抵制。
对于此次民进党“大罢免、大失败”的原因,刘国深指出,首先,多数台湾民众不能接受民进党选输就“翻桌子”的恶质作风。这届民意代表就职不满一年就被提罢免,甚至有消息称赖清德就职才两天就有意推动罢免行动,此举缺乏起码的政治风度。其次,台湾多数民意不接受民进党一手遮天的独断专行,希望保持对民进党监督制衡的格局。第三,赖清德上台后的政策作为让多数民众感到失望,他近期的“罢免十讲”才讲到第四讲,台湾舆论就骂声四起,暴露出赖清德及其团队能力不足、素质十分低下。
刘国深认为,民进党的惨败反映出台湾多数民众“要安定、要发展、拼经济、顾民生”的主流民意,以及多数人反对民进党的“拼独裁、拼专制、搞对立、搞对抗”的政策。
首轮投票惨败对民进党后续的政治策略和岛内政治格局有何影响?刘国深分析,大罢免的惨败势必重挫民进党的执政势头,8月23日的第二轮罢免行动可能发生骨牌效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赖清德提前“跛脚”,民进党的掌控能力下降。但赖清德固执己见和好斗的性格决定了他一定会利用执政权进一步打压、迫害在野党政治人物,也不排除他在两岸关系领域进行挑衅,升高两岸对抗,造成内部政治肃杀局面的可能性。
【张文生教授】

厦大台研院副院长张文生向点新闻记者表示,这次台湾“大罢免”投票结果,民进党方面可以说是“大罢免大失败”。赖清德执政以来,走“抗中保台”的路线,这次“大罢免”结果也说明民进党当局对台湾民意的完全错估。民进党当局以为“抗中保台”是“万灵丹”,以为扛着“抗中保台”旗帜,在政治上就无往而不利,事实证明走极端路线,走“抗中保台”路线,走“台独”路线,在台湾社会是不得人心的。当然,除了民进党当局的政治路线是个错误和失败外,其在“大罢免”过程当中,包括绿营社团的种种恶劣表现,也是导致民进党当局“大罢免”失败的原因。
张文生表示,民进党在“大罢免”失败后,党内需要有人为失败负责,目前有可能是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辞职下台。但是赖清德当局、赖清德本人也不是没有责任的,所以,赖清德当局会遭到各界的批评和质疑。而民进党内部也会对赖清德路线、赖清德派系、赖清德当局进行政治上的质疑,所以民进党党内在“大罢免”后有可能处于一个相对内乱的时期。谁承担责任,谁是战犯,这些都是民进党内斗的因素。
张文生分析,“大罢免”的结果,对接下来8月23日第二波“大罢免”投票以及公投,以及明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甚至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都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赖清德不要以为扛着“抗中保台”路线,把对手打成“亲中卖台”,他在台湾社会就可以权力稳固,没有这么一回事。台湾老百姓,台湾民众,台湾选民大部分是理性的,他们希望两岸和平,期待安居乐业,走极端路线,推行顽固“台独”政策,不得人心,只会自取灭亡。
文稿整理自中评社、点新闻,略有删改调整
(整理:王学勤;编辑:王学勤;复核:高群斐;责编:林晓培;编审:刘国深、张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