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海涵)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日前在湖北黄石出席第八届“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智库对话。会上,李鹏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美战略稳定会对台海局势造成何种影响发表看法,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充满不确定性,中国提出要在不稳定的世界中发挥稳定的作用,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
李鹏说,前段时间,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稳定期”。而拜登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也曾讲过,“美国无法塑造和改变中国,美中必须在竞争中共存。”
李鹏认为,鲁比奥和沙利文的说法意味著中国已经赢得了第一阶段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胜利,“至少美国人不得不承认,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遏制中国的目标。”大陆部分学者对此表示“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种“战略稳定”或“相持阶段”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通过斗争赢得的。一些美国人原想像打垮苏联那样在短时间内打垮中国,现在看起来中国不仅没有被打垮,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如何理解战略稳定?中美战略稳定会对台海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李鹏认为,所谓“战略稳定”,从积极层面来看,就是美国不得不面对现实、理性务实;从消极层面来看,就是中美之间已经形成某种程度的“战略平衡”。 李鹏指出,当前对中美关系战略稳定的最大威胁在于台湾问题。如果台湾问题出问题,中美的战略稳定就会迅速被打破,会很快从战略稳定走向“战略摊牌”。
“中美都希望实现战略稳定,”李鹏说,习近平主席日前与特朗普总统的通话中也提到希望实现中美的稳定发展。中美到今天为止都没有准备好进行“战略摊牌”。
李鹏特别提到,美国人所谓“避免台海战争”是采取恐吓的方式,他们自己声称是“威慑”。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防长赫格塞思都威胁说,如果大陆用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会让中国“付出极高代价”“代价高到不可承受”。 对此,李鹏表示,“代价”其实是双向的,美国让中国付出代价的同时,美国自己也要付出极高的代价。此前的拜登政府对此有清晰的认知,所以才会说“如果中美发生冲突,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与中国竞争的同时要“避免冲突”。因此,中美双方都有责任、有义务避免出现这种双方都不想看到的局面,美国企图恐吓、威胁中国,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和避免冲突战争毫无意义。
李鹏指出,大陆对台大政方针一直没有改变,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非和平方式是不得已情况下的最后选择。如今,赖清德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正将两岸关系推向所谓“不得已”的局面,这是非常危险的。
李鹏也谈到,特朗普如今在台海问题上三缄其口,其背后的动机值得关注。对于美国而言,如果真的要实现中美关系的战略稳定,就必须对赖清德当局“台独”分裂的冲动性、冒险性、侥幸性要有充分认识并给予最大限度的约束。衹有这样,才能避免台海兵戎相见,避免中美之间所谓“战略摊牌”。
原文转载自中评社,略有删改调整。
(编辑:王超;复核:王学勤;责编:林晓培;编审: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