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
【光明日报】邓孔昭: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勇抗争,开始崛起的象征
时间:2025-10-26 浏览次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日前,我院邓孔昭教授接受《光明日报》《海峡新干线》采访,围绕台湾光复进行深入探讨。

彰显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和法理事实

《光明日报》记者:为纪念台湾光复这一伟大胜利,今年以来,两岸各界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台湾光复意味着什么?纪念台湾光复有哪些历史和现实意义?

邓孔昭:台湾及澎湖列岛被强行割让给日本,是过去中华民族积贫积弱、被列强欺凌宰割的一个重要标志。台湾光复,台湾人民重新成为中国公民,这是无数抗日志士用鲜血换来的成果。纪念是为铭记历史、更好前行。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这场光荣的胜利。台湾光复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要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唯有不怕牺牲、奋发图强,舍此别无他途。

展现台湾同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

《光明日报》记者:今年以来,诸多台湾抗日志士抵御外侮、保台卫国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两岸共同抗战的故事感人至深。怎么看台湾同胞几十年不屈的抗日史?

邓孔昭: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岛内,台湾同胞抱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英雄气概,对日军作殊死抵抗。在日本侵占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的抗争就没有停止过。除了武装反抗之外,台湾各阶层的民众在不同的战线都和日本殖民者进行了持久的斗争。许多台湾同胞抱着“欲救台湾,先救祖国”之信念,奔赴祖国大陆参加抗战。台湾同胞积极投身抗战的历史说明,台湾同胞是不愿意成为“二等公民”的,在长期的斗争中,充分展现了其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

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的历史不容歪曲

《光明日报》记者:近来,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多次以“终战”一词代替“抗战胜利”,还有民进党高官妄言台湾没有“光复节”。对于这种歪曲历史、背叛民族、亵渎先烈的言行,如何评价?

邓孔昭:80年前,日本天皇以“梦呓”般的“终战”一词来表述那场战争的结束,企图掩盖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最后惨败和不得已无条件投降的可耻结局。80年后的今天,赖清德竟然对“终战”一词朗朗上口,不承认抗战的胜利,否认台湾的光复,无非就是希望在日本等外部势力的帮助下,实现他“台独”分裂的“黄粱美梦”。赖清德的痴心妄想,注定和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企图一样不能得逞。至于说台湾没有“光复节”,这种睁眼说瞎话的人真是世所罕见。台北中山堂里的“光复厅”、中山堂广场上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还有在台湾家喻户晓的“光复节歌”……任何一个感知正常的台湾人,都无法否认“光复节”的存在。

两岸同胞应坚守民族大义,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以史为鉴,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取哪些启示与力量?两岸同胞应该如何携手共促民族复兴?

邓孔昭:台湾民进党当局在岛内持续推行“去中国化”教育,导致一些岛内青年认知混乱,不知道台湾真实的历史。历史不容忘却,两岸同胞要捍卫历史、不忘根脉,坚守民族大义,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让两岸同胞心更近、情更浓,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矢志奋斗。这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也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举办台湾光复纪念活动,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在接受《海峡新干线》采访时,邓孔昭教授进一步指出,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勇抗争,开始崛起的一个象征。台湾光复那段历史可以充分说明只要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团结一致,面对国际强权敢于斗争,这样的话中华民族才可能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邓孔昭强调,通过各种各样的关于台湾光复的纪念活动,大家可以一致团结起来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前程而努力。

文稿整理自《光明日报》《海峡新干线》,略有删改调整。

(编辑:王超;复核:王学勤;责编:林晓培;编审:邓孔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