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
【央视 海峡两岸】唐桦:和平统一是民心所向,民进党阻挠两岸交流遭否定
时间:2025-11-03 浏览次数:

近日,大陆在“十五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释放出统一步伐明确加快的信号。面对这一趋势,赖清德却高调叫嚣“反对推进统一”,民进党当局更极力污名化两岸交流,挑动对立情绪。大陆此番密集表述与行动,究竟传递出怎样的战略意涵?而岛内当局的反应又暴露出哪些焦虑与困境?就这样的话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唐桦在央视《海峡两岸》节目上进行解析。

节目主持人:对于赖清德叫嚣的“反对统一”,我们看到岛内网友认为说他已经违反了台湾地区的宪制规定,应当被罢免。那么是不是到目前为止,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始终都没有搞清楚台湾问题的由来?

唐桦:台湾问题的直接成因是中国的内战遗留与美国的外部干涉,1949年国民党集团退踞台湾后,美国派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进程,但这一外部因素始终无法改变“台湾属于中国”的核心事实。民进党当局对此段历史段真相心知肚明,却系统性地予以否定和篡改。赖清德用“终战”替代“抗战胜利”,徐国勇妄称“没有台湾光复节”,本质都是通过切断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结,编造“台湾地位未定论”,为“台独”寻找虚假的历史借口。他们之所以顽固否定台湾问题的由来,核心目的是摧毁“一个中国”的历史与法理根基。若他们承认台湾光复即回归中国,“台独”的“历史合法性”便荡然无存;若他们承认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其“倚美谋独”的行径就失去正当借口;若他们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反对统一”便是公然违法。这种“模糊”绝非是认知错误,而是服务于分裂目标的刻意为之。我们从法理层面看,赖清德宣扬“反对统一”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违法行径。台湾地区所谓“宪制性规定”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核心逻辑都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本质是一个中国框架下的事务规范,从未给“台独”留下任何空间。赖清德宣扬“反对统一”不仅直接违背台湾地区自身的宪制性条款,更违反了《反分裂国家法》中禁止任何分裂国家行为的刚性规定。岛内网友呼吁罢免其职务,正是基于法理正义的正当诉求。事实上,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行径都印证了其“故意装糊涂”的分裂本质。明知历史却篡改,明知法理却违背,明知“台独”会将台湾推向兵凶战危段险境却执意挑衅。他们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推动“去中国化”教育,限制两岸交流,勾连美国采购武器,一边用“抗中保台”裹挟台湾民众,一边为自身谋划退路,本质是牺牲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换取政党私利。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内部事务,必将随着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彻底的解决。“反对统一”没有任何法理空间,“台独”注定是死路一条。

节目主持人:国民党新的副主席萧旭岑刚刚结束了他的访陆行程。大家都认为这是接下来国民党推进和大陆交流交往、推进两岸关系的一个非常好的信息,但这在岛内却遭到了民进党当局的“抹黑”和“抹红”。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民进党的这种操作?

唐桦:萧旭岑与国台办主任会晤,是国民党换届后两岸政党层面的首次重要互动,清晰传递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核心信号。这一正常的政党交流,却遭到民进党大肆 “抹黑”“抹红”,其本质绝非针对个人,而是阻挠两岸交流、维系“台独”私利的政治操弄。民进党深知国共两党在反“台独”上的共识一旦巩固,将直接动摇其“谋独执政”的根基。因此抛出抹黑话术,实质是将正常政党交流污名化为“屈服于大陆”,试图割裂国民党与台湾民众的情感联结,破坏两岸政党对话的民意基础,死守“台独”话语霸权。更关键的是民进党上台以来,除了勾连外部势力搞“抗中保台”,始终拿不出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方案。而萧旭岑率团推动两岸交流,既触及民进党“禁团令”等阻挠政策的痛点,更让台湾民众看到改善民生的新可能。此时大肆“抹红”,正是民进党惯用的“转移焦点”伎俩,试图将民众对民生的不满引向“大陆统战”掩盖自身执政无能。此外,萧旭岑推动的民间交流打破了民进党长期污名化两岸交流的“信息茧房”。民进党急于贴“统战”标签,本质是想恐吓台湾民众、阻止两岸交流,保住“台独”基本盘。

节目主持人:加强两岸之间的交流交往,到底会给台湾的经济和民生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唐桦:事实上,加强两岸交流是破解台湾经济困境、增进台胞福祉的核心路径。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互补性极强,交流合作能注入持续活力。大陆出台的惠台利民政策,已为台胞台企在大陆就业、创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随着两岸共同市场建成后,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将实现零关税,台企可依托大陆资金、市场、完整产业体系及“一带一路”机遇做大做强,农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将焕发新活力,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可与大陆深度融合,彻底破解台湾经济结构性难题。在民生层面,交流合作直接惠及台湾民众。台胞在大陆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越来越多人在此实现个人发展。两岸商品无障碍流通将降低台湾消费品价格,台胞往来大陆更便利,就业创业机会增多。统一后台湾地区财政将“尽可用之于民”,原本被用于“台独”的防务预算可投入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国家还将支持改善台湾基础设施,让民生保障更完善。和平是民生福祉的前提,两岸交流是台海和平的“压舱石”。通过交流能消除“台独”引发的战争风险,斩断外部势力干涉黑手,让台湾民众在和平环境中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两岸同根同源,交流能促进心灵契合,让台湾同胞共享民族荣耀。统一后,台湾同胞将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国际事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外国可在台设立领事机构,国际组织可设办事机构,相关公约与会议可在台适用、举办,台胞在国际上腰杆更硬、底气更足。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和平统一后,台湾会更好。任何分裂行径都无法阻挡两岸同胞交流合作的渴望,更无法改变统一后台湾将迎来更美好未来的历史必然。

文稿整理自央视《海峡两岸》节目,略有删改调整

(整理:袁炽炫;编辑:王超;复核:王学勤;责编:林晓培;编审:唐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