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1月18日,“第五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以及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中华两岸一家亲交流协会、中华文化教育学会、台湾新住民发展协会、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世新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佛光大学、台湾东吴大学、金门大学、金门县政府社会处、台湾戏曲学院、台湾华梵大学等两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大会开幕式及主题发言部分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教授主持。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国深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涉台工作报告为两岸关系发展指明方向,“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历经五届已形成品牌效应辐射两岸,今后将在此基础上发挥更大作用。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严峻、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陈清河、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小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等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阐述文化定义,挖掘文化价值,探讨两岸文化深耕与融合,一致认为文化事关两岸人民福祉,“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应紧抓中国文化特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民族思想智慧、培养文化品格与价值观念,以文化认同凝聚共识,增进互信,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在主题发言部分,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高金素梅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断裂入手,结合个人从政历程,深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意义,呼吁中华文化应扎根两岸、延续后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研究员则重点围绕非物质文化特点与价值,提倡两岸共同注重非遗保护,通过交流产生共识,确保两岸福祉与和平发展;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陈清河教授以传媒视角透析网络文化,回顾两岸网络文化发展历程,分析差别,认为两岸传媒文化的发展,广度决定气度,态度决定高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喻静副所长通过介绍两岸佛教传承,阐述佛教应民族兴盛而生的价值,指出佛教文化代代传承对建设美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化教育学会理事长、台湾戏曲学院副校长、中华文学教育学会理事孙剑秋教授关注两岸高中教材编写,认为应秉承“求是、去弊、创新、兼融”精神,加深两岸教育互动,推动教育交流深入发展;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孙绍振教授指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文化融合是重要历史使命,应关注认同危机,具备长远战略眼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学所副所长蒋小波以两岸航海历史为主线,就航海者的文化心态、感受、交流等方面进行分享。
本届论坛以“两岸文化深耕与融合”为主题,围绕在 “两岸传统文化研究”“两岸历史与教育研究”“两岸艺术研究”“两岸文学研究”和“两岸妇女与性别研究”设立五个分论坛,收到参会论文近140篇。其中,“两岸妇女与性别研究”作为本次特色分论坛,由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厦门大学副校长詹心丽做《关注两岸,促进妇女/性别研究持续发展》主旨发言,并邀请到厦门市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秘书长韩韬轶、台湾新住民发展协会理事长徐春莺等众多相关领域资深的实务工作者及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 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以“增进两岸文化交流、深化两岸文化合作、扩大两岸文化共识、促进两岸文化发展”为宗旨,2013年由福建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世新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同发起创立,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成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谢银萍、杨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