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台研论衡 思源汇智——台湾研究院四十五周年院友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5-07-06 浏览次数:

7月5日下午,我院举办“台研论衡 思源汇智——台湾研究院四十五周年院友学术论坛”,此次论坛旨在汇聚两岸研究领域精英和院友们的智慧结晶,为在校学子与青年学者智慧赋能,共话新时代台湾研究的使命传承与学术担当,进一步推动祖国统一视野下的学科体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论坛第一场汇报围绕研究院校友工作汇报展开,由副院长张羽教授担任主持人。

郭锦星书记在论坛致辞中着重强调了学院凝聚力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学院始终是全体院友的情感纽带和精神港湾,期待院友们能"常回家看看",重温同窗情谊、见证学院新发展。同时,他呼吁院友群体持续关注学院建设,在学科发展、人才引育等 领域提供支持,助力学院提升核心竞争力。发言最后,书记特别勉励全体院友将个人事业与时代使命相结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推动社会发展进程中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贡献智慧力量。

副院长张羽教授系统汇报了学院院友工作进展。在工作理念与平台建设方面,学院秉持“服务院友、凝聚力量、携手发展、增进感情”核心理念,以联络全球院友、弘扬学院传统、提升学院形象为宗旨,着力构建双向赋能机制。目前已建成智能化院友信息数据库,并创新实施院友联络员制度,实现精准化服务覆盖。关于院友反哺与品牌建设,张羽副院长特别强调院友是擦亮"厦大台研"金字招牌的关键力量,通过几代人的学术传承与情感联结发扬台研智慧力量。在展望未来方面,学院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强化院友资源整合效能,创新线上线下活动形式,持续打造院友学术论坛品牌,进一步凝聚服务国家战略的智慧合力。

刘国深教授、李非教授、邓利娟教授、邓孔昭教授、朱双一教授、张宝蓉教授、唐永红教授、陈思副教授、黄燕萍副教授和何晓繁助理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我院教师代表们聚焦育人初心、学术传承与时代使命展开论述。与会教师们一致强调学生是学院的宝贵财富,院友们在岗尽责即为对学院最深挚的回馈,并鼓励院友们立足专业优势弘扬"求真求实"治学要旨。通过回溯发展历程,教师代表们深切感念与学院共进共荣的学脉赓续,珍视和谐奋进的学术共同体氛围。针对台湾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多位教师重申田野调查的基石地位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必要性,倡导构建多学科协同创新体系与严谨学风辩证统一,指出当前正处在深化祖国统一研究的关键攻坚期,号召全体院友勇担历史使命、贡献智慧力量。

 

 

 

 

 

论坛第二场汇报旨在汇聚各界力量,构建新时代台湾研究院学科共同体,由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谢银萍院友担任主持人。

本场汇报由院友代表邹振东、艾明江、方志坚和蒋晓焜进行发言。院友代表们在论坛中深刻指出,台湾研究不仅是个人志趣的投射,更是凝聚着数代学人深耕不辍的学术坚守。他们呼吁构建跨域协同创新机制,整合多学科资源开展联合攻关。一方面深化与国际学术界的战略对话,拓展高水平合作网络;另一方面建立政学互动机制,强化政策研究与学术探索的互鉴互促,媒体界与文化界同样是推动学科共同体建设的关键力量,应纳入协同创新体系。发言院友们最后深切致谢学院优质师资与学术平台资源的滋养,坦言正是这份学脉传承的沃土,奠定了他们投身两岸研究的专业根基。

 

 

论坛第三场汇报旨在融通两岸资源,推进台湾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徐纪阳院友担任主持人。院友代表陈美霞、王琨、郭满、梁颖、巨南、薛洋、郭丽超、陈晓晓和李婷以此进行发言。多位院友代表动情回顾在院求学经历,感谢学院提供的优质师资与开放型科研平台,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院友代表们表示台湾问题的研究是数代台研人赓续薪火的集体使命,以融通促创新,以创新提质量,将台湾研究的学科发展深度融入国家统一进程的宏阔实践。院友们同时表达期许,希望在未来的学术征程中,持续获得学院的精神滋养与师长的专业引领,以此淬炼研究品格、反哺学脉传承。

 

 

 

 

 

李鹏院长在总结致辞中充分肯定本次院友论坛的成果,指出院友们的深度研讨充分彰显了台研院育人体系的卓越成效。他强调本届论坛成功构筑了学术梦想的接力平台,使台湾研究得以赓续思想火种、共探前沿方向。李鹏院长特别向心系学院建设的院友们致以谢忱,深情表示“研究院是大家永远的家”,也期待院友们常归家园,携手绘制两岸研究领域的崭新图景。

本次论坛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作为联结院友情谊、贯通学术薪火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成功为院友构筑了学术对话空间,助台研学子获得前沿思想启迪,更向研究院注入高质量发展创新动能。这份凝聚院友智慧的学术合力,将持续推动我院在人才培养、学术创新与国家战略服务的航程中破浪前行。

(图文:袁炽炫;编辑:徐语晴;复核:高群斐;责编:林晓培;编审:张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