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第十一届两岸学子论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并在厦门大学科艺中心报告厅举行闭幕式。出席闭幕式的领导嘉宾有:海峡交流文化中心秘书长陈准、台湾研究院党委书记郭锦星、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台湾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陈文、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刘奎等。

论坛学术总结汇报环节由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刘奎教授主持,由各分论坛学生负责人进行总结发言。

倪浚普同学指出,政治与法律分论坛主要围绕“域外大国与岛内政治发展”及“政党政治与法律视角下的台海关系”两大议题,聚焦美国战略介入、岛内政治极化、法律协调机制建设及女性与青年政治参与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展现出了两岸青年对于台海局势的深刻思考与学术热情。

常涵宇同学指出,经济、社会与两岸关系分论坛主要围绕“两岸经贸融合”“涉台社会治理”与“两岸交流”三大主题进行研讨,充分展现了两岸青年在经济社会层面的责任与担当,为两岸关系的未来注入了青年的智慧与温度。

戴维同学认为,历史与文学分论坛议题广泛,研究深入,对“台湾光复与社会转型”“殖民创伤与国族认同”“现当代文学新面向”与“文化根脉与身份认同”等议题均有深入的探讨,展现出了两岸学子对于中华文化的深刻体认。

宫琬舒同学总结了微视频分论坛的四大亮点:一是青年意识的觉醒;二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创新表达;三是疫情后的情感修复与重逢;四是新媒体赋能下的互动表达。她认为,本次论坛彰显了这一代两岸青年作为文化传承者与创新者的使命与担当。

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分论坛的刘乐言同学总结道:本届论坛邀请来自台南大学、长荣大学、佛光大学与高雄大学的10位台湾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的负责人,与大陆青年展开深入交流,并共同体验了古籍修复与传统印刷技艺。论坛不仅加深了台湾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拓展了两岸青年在文化认同与社团实践中的共识。

两岸学子论坛的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由陈文副书记主持。其中,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孟不凡《“敌友之辨”:台当局为延缓美台“断交”所做之对美工作(1977-1978)》、华侨大学硕士生李莺歌《“需求——目标——工具”框架下大陆对台青年政策的文本量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洪思音《“敌友之辨”:台当局为延缓美台“断交”所做之对美工作(1977-1978)》、中山大学博士生吴俊熹《共同体的辩证:郭松棻晚期文学创作与思想回声》 ,以及大连理工大学齐萍瑜、张鹏及台湾铭传大学徐盈钰共同拍摄的《八点三十,跨越海峡》,获得本届“两岸学子论坛”各分论坛的一等奖。






最后,由郭锦星书记致闭幕辞。郭锦星书记代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本届两岸学子论坛的领导来宾、专家学者、青年朋友以及为论坛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媒体记者表达感谢。他指出,本届论坛汇聚了来自海峡两岸近80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一百余位嘉宾与青年学子,大家围绕多项议题开展学术探讨,讨论热烈,成果丰硕。他希望,两岸青年能够携手并肩、共续情谊,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智慧与磅礴力量。

(撰稿:高群斐;摄影:王学勤 高群斐;编辑:王学勤;复核:徐语晴;责编:林晓培;编审:刘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