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院党委与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党委 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联学共学
时间:2025-11-21 浏览次数:

11月17日下午,台湾研究院党委与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党委开展联学共学,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校基层党建工作联络员,原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白锡能到场指导,两院领导,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吴崇伯教授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十五五”时期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态势与未来政策分析》为题,回顾“十四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新特色与新成绩,分析“十五五”时期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并结合国际问题研究、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特点,分享了学者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的见解。

台湾研究院王华教授以《“十五五”时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两岸机遇与东盟角色》为题,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键词切入,围绕做强国内大市场、提升高水平开放、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等方面,深入剖析“十五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两岸关系带来的新机遇,以及东盟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在交流环节,两院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围绕如何紧扣国家战略,推动智库党建和事业发展深融互促;如何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智库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两个重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分享党建工作与智库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破解难点堵点的有效路径,真正实现“联学有收获、共学促提升”。

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邱旺土书记在总结中表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两院作为国家级智库,要强化使命担当,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化党建与智库建设融合,紧扣“十五五”战略任务,围绕两岸关系、周边外交等重点领域加强科研合作,推动学科交叉与资源共享,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力量。

郭锦星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两院历史渊源深厚,是天然的责任共同体与事业共同体。双方有长期合作的现实基础与宽广发展空间。双方要以共同的历史纽带为支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持续推动两院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他提出双方未来合作可在四方面推进:一是构建党建共建平台,形成常态化联学联建机制,推动支部结对、资源共享,打造可推广的党建品牌。二是协同守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建立风险监测与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开展涉外安全与舆情培训,提升研判与应对能力。三是推动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依托两院优势,在成果培育与学科评估中协同发力,提升学科竞争力。四是依托“中国东南海疆治理实验室”,在海峡与海丝研究领域共申重大课题、共建平台与品牌,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最后校基层党建工作联络员白锡能发言。他肯定两个学院党委中心组联学共学活动是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其核心在于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学术科研深度融合,摒弃“就党建抓党建”的形式主义,推动党组织活动切实服务于一流人才培育与科研水平提升。他指出,要打破传统壁垒,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化协同,将“有组织的科研”作为核心抓手,共同承担国家任务。党委需发挥“引导、促进、推动”作用,通过中心组学习等机制实现党建与中央精神贯彻、学院事业发展的有机统一。他建议以此次联学活动为起点,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风险防控等方面互帮互助,确保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地生根,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也为高校智库立足国家战略、服务发展大局指明了前进方向。台湾研究院与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作为学校涉台问题研究、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重要智库阵地,肩负着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撑、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区域合作贡献学术力量的重要使命。本次联学共学,以党建为纽带,搭建学科交流平台,旨在推动两院在理论学习中凝聚共识,在实践探讨中破解难题,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智库发展优势。两院也将以此为契机,以中国东南海疆治理实验室为平台,探索新文科建设路径,推动有组织的科研,锚定国家需求,聚焦学科突破,乘势而上,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图文:朱鸿婕;编辑;王超;复核:王学勤;责编:林晓培;编审:郭锦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