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五):赤石铸魂铭青史,两岸探新润海西
时间:2025-07-28 浏览次数:

闽山闽水,见证青春步履。我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探霞浦治理活水,从“四下基层”源头感悟为民初心;访榕台青创沃土,在政策赋能与文脉交融中绘制融合新篇;溯赤石峥嵘,于烈士丰碑前铸魂砺志,赓续红色血脉。三地之行,以学促践,我院青年学子们在实践中响应着两岸融合发展的时代召唤。

实践团一:安溪-霞浦路线

7月18日,实践团深入福建省霞浦县,围绕基层治理创新与两岸融合发展两大主题开展深度调研。

实践团首先走访了霞浦县委党校“四下基层”实践基地。基地以“把心贴近人民”为主题,用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下基层”的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四下基层”所蕴含的人民立场和实干精神超越时空,对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后,实践团来到霞浦台湾农民创业园,通过交流座谈和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霞台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霞浦县主动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持续推动台创园的建设工作,促进了两岸农业在品种、人才、技术、经验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两岸农业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实践团来到东海一号线。霞浦海岸线绵长,与台湾一水之隔,始终是闽台人文交流、经贸往来的重要窗口。在东海一号线,成员们望海远眺,体悟着海洋文明对于霞浦的深厚滋养,感受着海峡两岸跨越山海、无可分割的血脉亲情。

实践团二:福州路线

7月18日上午,实践团走访福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与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深入了解福州对台青创业就业的支持政策及发展环境。福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项目部负责人林文灵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福州市在引导台湾青年来榕就业创业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涵盖创业辅导、空间支持、金融服务与社群联动等方面,并展开座谈,实践团与林文灵就创业资源、市场对接、文化融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随后,实践团参观台青郭屹凡创立的咖啡品牌“拎咖啡”。店员分享了创始人郭屹凡从台湾漂洋过海、在福州扎根的创业历程以及品牌如何结合台湾精品咖啡文化与福州本地消费市场,实现差异化定位与社区融合。

 

下午,实践团前往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感受中国近代海军工业的发源脉络,深入了解中西交汇、海权意识与民族复兴的历史。最后一站,实践团参观福州马尾琅岐客运码头,探讨海峡两岸首条海上客运航线的发展历程与现实意义。

 

实践团三:南平-武夷山路线

7月18日,为追溯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实践队赴赤石纪念馆、赤石暴动纪念园、赤石暴动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上午,实践队抵达赤石纪念馆。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系统了解了1942年赤石暴动的历史背景、斗争过程及革命志士的生平事迹。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资料,观摩实物展品以及场景复原模型,队员们深入了解新四军在闽北地区的革命斗争脉络,切身感悟青年志士在暴动中发挥的先锋作用。

 

下午,实践队前往赤石暴动纪念园及烈士陵园。实践队集体于烈士纪念碑前列队肃立,悼念缅怀在赤石暴动前后惨遭国民党顽固派杀害的七十三位革命烈士。

本次活动让青年学子们重温了革命历史,培育了家国情怀。大家表示将赓续红色血脉,以青春智慧赋能社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台研力量。

(图文:实践队;编辑:王学勤;复核:高群斐;责编:林晓培;编审:陈静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