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两岸协创中心”)、海峡交流文化中心联合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承办的“两岸青年交流与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1月3日至5日在厦门市港湾大酒店举行。来自两岸学界、政界、商界的近百名嘉宾参加了此次会议。两岸协创中心执行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刘国深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围绕“两岸青年交流历史回顾与现状评估”、“两岸青年流动群体的社会适应”、“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政策分析”、“两岸青年交流与融合发展路径探讨”等主题展开,全面回顾了两岸青年交流合作30年来的历史嬗变,客观评估了两岸青年交流合作成效,深入分析了两岸青年流动群体的社会适应,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两岸青年交流与融合发展的更多可行性路径,致力于建构两岸青年持续互动的多元沟通渠道。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两岸协创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首先,李建发副校长介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近年的工作成果,并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欢迎。其次他指出,依托两岸协创中心及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厦门大学长期致力于两岸文教合作、两岸关系发展、两岸协同创新研究,为促进两岸青年交流与发展寻找路径和方案,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懈努力。
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金会会长姚志胜发表了对当前两岸青年交流的看法,他指出,今年是两岸交流三十周年,两岸之间长期保持着交流的优秀传统。青年是国家和人民的希望,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未来,我们要不懈努力地创造机会和条件,推进两岸尤其是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长此以往,必将更进一步地为两岸青年的交流融合助力。接着,姚志胜会长结合十九大报告对今后两岸青年交流发展前景提出展望,并承诺将为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青年交流提供更多平台与机会。
台湾贤德惜福基金会董事长周荃作了“交流不是请客吃饭”的大会发言。结合个人经历和体会,周荃女士首先谈及了在与两岸青年交流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她认为在两岸青年交流的问题上,要抛开束缚,直面台湾青年群体的特点,用台湾青年能接受、可理解的语言,将有效的交流形式推广到台湾青年群体中。最后,周荃女士对当下两岸青年的交流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在开幕式上,两岸协创中心秘书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教授作了题为“也谈两岸青年交流中的‘将心比心’”的发言。他强调,用怎样的视角和心境看待两岸青年交流很重要,在两岸交流和国家统一过程中,青年不是关键问题,因为青年没有历史包袱、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青年不会固执己见、不会因循守旧。他指出,对于两岸青年交流问题,要看长远而非着眼一时,叛逆不是人生常态,只是阶段性表现,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两岸青年交流,要从“心”出发、将心比心。李鹏认为,台湾青年要了解和认识大陆的发展和变革,要有勇气参与大陆的历史性变革;大陆青年也要理解台湾青年的彷徨和无奈,认识到部分台湾青年对大陆的改观并接纳其融入,共同发展,实现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上午的专题演讲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郑振清基于台湾社会动态调查数据(ABS-Taiwan)的实证分析,探讨了中国大陆快速崛起对台湾统独民意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曾润梅分析了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的紧张态势,指出加强两岸青年交流合作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向的重要一环,并对两岸青年交流的路径进行了探寻展望;台北大学公共管理学系副教授郑又平分析了两岸青年交流的趋势与挑战;民革中央联络部一处、中直机关青联负责人董辉从分析民革中央对台青年交流入手,阐述了民主党派在持续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陈超助理教授以“‘好评’会带来‘好感’吗?——基于中国台湾青年的实证研究”为题,就认知度与好感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两岸协创中心专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主持了此次专题演讲。
本次学术研讨会汇集了各界真知灼见,与会者从各个方面深入讨论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促进两岸青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真正做到两岸青年融合发展,促进两岸青年增进相互了解,融洽彼此感情,实现心灵契合。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也是两岸同胞的迫切意愿。青年是两岸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力军。两岸青年只有持续加强交流,不断增进了解和互信,才能密切骨肉亲情,拉近心理距离,共同开创两岸关系美好未来,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供稿/何娅 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