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已至,寒意骤临,一直以为与“冷”绝缘的鹭岛终于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股寒风。但是在海韵教学楼的304教室里却热闹非凡,暖意浓浓。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17级的博士们汇聚在此进行着每月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
本次政治理论学习的主题是“做自信中国人,走自信中国路——全面学习十九大精神之‘四个自信’”。中国现在正处在和平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水平,工业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物质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思想层面的进步。为此,党适逢其时的提出了“四个自信”为处于快速进步当中略显迷茫的中国人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博士学习阶段的各位同学对于“四个自信”有着更深的感受,会上对于这一主题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是关于“四个自信”是什么。同学们对“四个自信”的内容早已如数家珍,而对于“四个自信”内容的理解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谢银萍、李夏培、江立一、詹绍菓等同学就讲到“四个自信”当中文化自信是基础,是其他三个自信的根基,而这三个自信,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也就是说,这“四个自信”在新时期、新情况的具体历史条件下,是相辅相成的。赵胜男则补充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
其次是关于为什么要坚定“四个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什么理由呢?从现实依据来讲,唐扬、张亮和李文成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使我国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快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成果,这是“四个自信”实践与理论上的依据。从作用来讲,胡燕、陈佩云则提出,“坚定‘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最后是关于如何坚定“四个自信”。这涉及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如何将“四个自信”的优秀思想运用到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去。文学所的吴思捷和侯京京从文化角度出发,他们认为坚定“四个自信”,首先是文化自信,要做到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倍加珍惜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以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入党积极分子杨广霞和朱希敏则提出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身体力行的践行“四个自信”,在对外交流中融于“四个自信”,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要崇洋媚外;在科学研究中践行“四个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避免全盘照搬西方的各种理论。
时间短暂而匆忙,两个小时的讨论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四个自信”的认识,也使得同学们对于未来的方向更加清晰。最重要的是,提振了同学们的信心,对于祖国的未来发展和自己的研究事业也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