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选举日前已在岛内落下帷幕。如何看待选举过后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发展态势?在本报海外网11月27日举办的“金台沙龙”论坛上,与会专家展开热烈讨论。专家们认为,选举结果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继续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强烈愿望。展望未来两岸关系,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岛内政治海啸
11月24日,岛内“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遭遇全面溃败。对于这样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桂清用“政治海啸、民心思变”来概括。“蔡英文当局拼经济无能、稳两岸无力、用权力无度、推改革无成,选举结果表达了选民对蔡英文失德失能、‘重政治斗争、轻经济发展’施政纲领的怒吼。”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败了让他们过苦日子的民进党。这是此次选举最大的基本盘。”在主旨发言中,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幽燕表示,近两年来,民进党倚仗全面执政,打着改革的旗号倒行逆施,罔顾台湾民众的根本利益,还标榜所谓“改革”成绩,甚至把民调低迷解释为改革的“代价”,声称“绝不走回头路”;同时,民进党的思维还很守旧,死抱“台独党纲”,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反中”“抗中”,幻想摆脱大陆、依美图存,这种一意孤行的结果就是制造了自己最大的敌人——让全民讨厌民进党。
民进党“三牌失灵”
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周忠菲总结道,民进党这次失败可归纳为经济、政治和选举策略的“三牌失灵”。经济上,民进党罔顾大陆的经济影响力以及与台湾的紧密经贸往来,执意推行“新南向政策”,结果市场越来越小,台湾民众的生计没有着落。政治上,民进党当局蓄意制造两岸对立,企图找国际盟友告洋状,影响了台海和平,引起台湾人民的警觉。在选举策略上,虽然民进党擅长“奥步”(即出损招、阴招),但此次台湾民众反“奥步”、防“奥步”意识高涨,处处设防。因此,民进党在选举中不得人心、全面失败。
此外,针对此次和选举同时进行的“公投”,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朱松岭认为,这次“公投”绑选举的做法不仅在选务流程上造成了混乱,让台湾民众怨声载道;同时,所谓“奥运正名公投”案的挫败,也说明拿台湾运动员的利益做赌注、搞“台独”的行径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
当谈到“选举过后,岛内政局会如何变化”时,专家们一致认为,不论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面临着党内权力重组、世代交替的问题。同时,由于此次选举的许多当选者属于国民党、民进党以外的政党或无党籍人士,因此不排除第三势力未来在岛内的崛起。然而,究竟下一步如何变化以及岛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政策如何调整,专家们认为,还有待观察。
机遇挑战并存
研讨会上,不论是在场的听众还是线上的网友,大家都对选举之后两岸关系向何处去表现出浓厚兴趣。对此,专家们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说,尽管选举后民进党可掌控的县市不多,但台当局层面仍由民进党继续执政。下一步要看民进党怎么认知这场惨败以及相应的大陆政策如何调整。“如果民进党当局没有反思之前的两岸政策,甚至选后深绿势力进一步主导民进党及当局政权,加上国外势力的影响,那么民进党当局可能会紧缩两岸政策,继续与大陆进行对抗;假如民进党当局正确认识到这次选举惨败的原因,并反省两岸政策,认同‘九二共识’,转而推进两岸关系交流合作,那么两岸关系就可以从对抗发展转向和平发展。”
杨幽燕则用“邪路”(与激进“台独”势力合作,共同推进“台独”分裂行径)、“新路”(修正其“台独”立场,承认两岸同属“一中”)、“老路”(延续“维持现状说”,但事实上重弹“抗中”老调,对两岸交流采取紧缩政策)来分析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的未来走向。究竟民进党当局会选择哪条道路,还需时间的检验。
对于岛内许多县市长当选人喊出坚持“九二共识”、期盼与大陆展开经贸交流的情况,专家们认为,未来两岸交流很有可能会呈现“基层热,当局冷”的态势,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所说,在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大陆欢迎台湾更多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
会上,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发表主旨演讲,深入分析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及影响。他认为,“九合一”选举结果不是国民党的胜利,只是民进党的惨败,深层原因在于蔡英文当局颠倒了台湾民众的诉求顺序。
以下为主旨演讲摘编:
此次“九合一”选举准确说并不是国民党的胜利,而是民进党惨败。这其实对台湾社会未来不利,两党可能都不会仔细反思,不能真心求变。对于国民党而言,国民党对大胜很可能会不加反思;对于民进党而言,深绿会进一步掌控党政,这更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对两岸关系上而言,台湾民众现在只是“经济上的觉醒”,并没有把两岸关系联系到一起。一旦台湾社会走上“政治经济分离道路”,这对两岸关系未必有利。
对于台湾“九合一”选举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三个层次的原因,表层是民意流失;中层是民众对民进党执政的高度不满;深层是民众对台海和平的忧虑,对内部改革的愤怒,对民生经济的不满,其实就是民进党没有正确满足台湾民众的诉求。据我观察,台湾民众的诉求顺序如下:1、台海和平,自己生命财产安全;2、经济发展,生活富裕;3、意识形态层面。蔡英文上台后颠倒了民众诉求的顺序,大搞意识形态,包括一大堆内部改革、“去中国化”等都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对于台湾民众诉求的第一个层次,即台海和平,蔡英文上台后与美国相互利用,后者屡次进入台湾海峡,使得台湾的安全存在巨大的隐忧。无论谁执政让台湾身陷战事,老百姓都不支持,最后引致民进党在此次选举中大败。
第二个层次,即经济发展方面,台湾民众的生存发展没有任何变化,基本上还是困顿的,而且已经困顿了20年。整个台湾的发展环境都在恶化,韩国瑜他们提出“又老又穷”的说法,就说明这个背景。两岸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投资环境、出口环境不佳。不仅如此,台当局“摆脱对大陆依赖”,“减少两岸交流联系”等行为也让台湾发展边缘化。
同时,分享到两岸和平发展红利的群体利益直接受损也是蔡当局失去支持的一大原因。本来部分民众意识形态不见得倾向蓝营,但蔡当局把他们的饭碗砍掉,那就不会支持民进党了。
由于上述问题均未得到妥善解决,所以他们要打“统独牌”当然是无效的。
最后,这次选举基本面的变化对今后发展两岸关系也有值得参考的意义:第一,台湾民众诉求的三个顺序是发展两岸关系必须要注意的。第二,台湾民众非常了解经济议题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但政经分离的情况仍然存在。第三,国民两党的两岸政策面临着“政经二元对立”的矛盾,为了民生经济,他们知道需要跟大陆搞好关系,但是太紧密的两岸关系不利于政治目标,包括国民党的政治独立性、民进党的“台独”目标,所以他们选择了拼经济而不是政治。第四,民众选人不选党,“去政党化”的现象出现,第三势力未来可能成势。第五,年轻人政治参与热度继续增加。因为台湾已经困顿了20年,穷则思变,他们开始忧虑自己的未来,参与政治。第六,网络在选举中的作用变得很突出。
此次“九合一”选举后,两岸交流还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首先,两岸和平发展的红利一定要落实到台湾老百姓的身上,要做到精准,有效。至于如何做到精准有效?首先,大陆下一阶段在推进两岸城市交流活动中要防止“无感效应”“小打小闹”效应,减少“外溢效应”。其次,可以按照WTO的机制进行采购,对大陆而言,可以买到物美价廉产品,对台湾而言,也能更好解决供求问题。
人民日报海外网汪梦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