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1月2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五项主张。习近平在会上的对台讲话,被视作两岸和平统一正式进入新的实践周期,并正式提出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对此,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教授接受了多家新闻媒体的专访,不仅从两岸前景视角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做出了宏观解读,还针对讲话中提到的具体实践路线与媒体进行了详谈。
在接受东南广播记者的采访时,唐永红教授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立足新时代,在追求民族复兴过程中如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了纲领性的看法。
唐永红说,四十年前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在当时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也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实现两岸自由往来,“三通”直航以及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等重要的政策主张。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由此开启了。经过四十年来的努力,两岸关系在总体面貌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告台湾同胞书》中的许多政策主张都变成了生动的现实。”
唐永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全面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岸关系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也发表了针对新时代开展对台工作与发展两岸关系的纲领性的讲话。
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立足新时代,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深刻昭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势,科学回答了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如何推进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包括他提到的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之上,通过两岸协商谈判,讨论‘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这些都是很具体、很重要的推进国家和平统一的政策主张。”
唐永红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增强了我们进一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信心,让大家看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而且我们比以往更具有基础和理念来保证和推进两岸的和平统一。
他说:“所以,这对我们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指导性、纲领性的方向,从而更让我们看到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景是可期的。”
而面对多维新闻网针对习近平主席对台讲话,以及接下来的两岸关系发展的专访时,唐永红教授则进一步指出了习近平主席对台讲话中淡化蓝绿政党、当局,以“群众路线”破局两岸的思路。在唐永红看来,习近平主席对台讲话很有针对性,也划定了底线和红线,不过具体如何实现统一,还是需要通过谈判来解决,但讲话淡化了台湾蓝绿政党、当局,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以下为访谈实录。
多维:如果说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还只是“开启”了两岸和平统一,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提上了日程,那么习近平今次的讲话,则呈明的是具体“如何实践”的问题,被定性为“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讲话”。对此,你作何解读?
唐永红:40年前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当时就宣示了争取国家和平统一大的方针,提出包括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实现两岸自由往来,“三通”直航,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等重要主张,由此开启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经过4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两岸关系现在总体面貌上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性的变化,当年《告台湾同胞书》许多主张也都已经变成了现实。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全面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和平统一方针实施以来两岸关系所取得的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以及大陆在开展对台工作上一些重要的基本经验,同时更重要的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如何立足新时代、如何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来推进国家和平统一,讲话也深刻阐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势,科学回答了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如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这些方面都具有指导性的重大意义。
多维:习近平对台工作的五点说明里,有很多具体的实践思路,比如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同时也表示,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等。以此纲领性文件作为“总纲”,为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后续应该会有更详细和具体的对台论述出来。在你看来,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阻碍会是什么?
唐永红:确实如你所说,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很有针对性,比如你提到的“制度不同”的问题,就是很有针对性的回应。长期以来两岸都存在这么一种论调,认为两岸在各方面存在差异,包括制度的不同,因此不宜谈推进两岸统一的问题。习近平主席的回答是,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一国两制”之所以当时提出来,本身就是考虑到两岸存在多种差异,包括制度不同,为的是照顾到台湾的现实情况,或者维护台湾同胞的福祉利益等。
至于你说的“障碍”,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意愿性问题。就是台湾方面关于要不要统一的意愿性问题还没有解决。在意愿性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要探讨“一国两制”(如何统一问题),基本上就很难了,不太可能了。所以现在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两岸双方都要有统一意愿,意愿一致,才有可能进一步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来谈出“一国两制”在台湾具体的实践方案。两岸之间没有走到一起的共同的意愿,那就没办法谈具体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去年推出的惠台31条,还有居住证等,这是大陆单方面可以做的。接下来能不能有更具体的二次方案的出台,这不完全取决于大陆方面,尽管有些方面是大陆单方面可以做的,但是更多是靠两岸有共同的政治意愿作为基础,才可能实现。
另外一个问题是认知性问题。当前的台湾社会,不分蓝绿,普遍认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必然导致政治一体化发展,而目前又还不愿意统一,结果台湾不管蓝绿哪个政党执政,都迈不开与大陆大开大合交流合作的步伐,都不愿意向大陆大开大合地进行政策开放。因此,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等经济一体化安排,就很难了。
多维:你刚刚特别提到意愿性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也是摆在第一位的很核心的问题。那么为了一定程度上增进台湾普罗大众的意愿,加强认同感,大陆方面除了惠台之类的举措,还可能从哪些方面去努力,进而推动从目前的单向融合向、双向融合,甚至全面融合的阶段发展?
唐永红:从单向融合到双向融合,这就是大陆当前正在做的事情,我刚才提到的就是,包括以同等待遇为核心的惠台31条,将来还有很多相关的,可以尽可能全面推进同等待遇措施,更多的政策措施可以陆陆续续出台,通过这种单边自主的单向融合的方式,为将来启动双向融合发展创造一些条件,这是大陆当前能够力所能及做的事情。不过从单向融合到双向融合,恐怕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多维:习近平这次对台讲话的时间点也很特殊,台湾刚刚结束了九合一大选,绿地变蓝天,目前岛内关于2020年的大选也是讨论正酣。将对台讲话与台湾大选结合在一起看,2020会是怎样的一个节点?台湾政党轮替又将给大陆推进两岸和平统一带来哪些不可预估的变数?蔡英文第一时间已经明确表示了对习近平所提“一国两制”的“反对”。
唐永红:我倒是觉得大陆已经不太关注不太在意台湾内部的政治变动了,而是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来推动,特别是通过民间交流的方式,通过推进台湾基层民意的变化最终影响到台湾内部政党、政治人物的政治取向,及以走群众路线为主。从过去经验上看,很明显,在“反独促统”方面,对国民党也其实寄予不了什么期望,所以现在宜走群众路线,真正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陆基本上已经不太在乎台湾内部谁来执政。当然,从政治操作的社会效应这一现实层面来看,国民党执政相对于民进党好一点,对大陆而言,从政党偏好角度来看,可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事实上,国民党现在也只是一个只想维持自己在台湾的执政权的政党,并没想推进两岸统一;反“台独”方面也基本上只有口头上讲讲而已,基本上没有实际行动,所以不能寄予期望,更不能寄期望它推进两岸统一。个人观察,大陆对台湾政党的期望现在可能已经相对淡化一些了,现在的工作就是以融合发展,走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来争取台湾民心、民意、国家认同,以及对统一的意愿。针对台湾民众增强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以及统一意愿,从而迫使和促使台湾政党以及政治人物的统独取向的改变。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见效也会有一个过程,不会那么快。这次“九合一选举”,台湾民众也只是表现出经济上的觉醒,而不是政治上的觉醒,要从经济上觉醒到政治上觉醒恐怕还需要长的过程。
多维:以我们的判断,2049年对两岸统一来说会是很关键的一个年份,也是最后期限。而对应着十九大提出的三个阶段目标,2035年则是两岸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的一个年份,届时会有“雏形”显露出来。你刚刚反复提到“周期”问题,放在更长的周期来看,习近平今次的对台讲话其实也是更加夯实了2035年和2049年的愿景和目标。
唐永红:从十九大报告到今天的讲话,里面都讲到“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都在阐述这个命题。所以假设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后期限定在2049年的话,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推论,2049年也是国家统一的最后期限,当然国家统一也可以提前完成,比如你说的2035年。除了这一点,其实从十九大报告到今次的对台讲话,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命题,就是我刚才讲的,怎么样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来实现国家统一,实际上是把国家统一这个任务跟国家发展的任务同样提上议事日程。早些年很多人比较机械地理解两者孰先孰后的关系,现在看来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思路,统一与发展孰先孰后将是很辩证的:当台湾问题不构成国家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情况下,那么还可以坚持国家发展优先,追求民族复兴;一旦认定台湾问题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绊脚石的时候,就会先把这个绊脚石踢开,统一就成为优先的议题。
多维: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践,与在香港的实践,会有哪些根本性的不同?按照习近平对台讲话的说法,“一国两制”的提出,本来就是为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福祉。“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唐永红:这个议题是人们很关心的议题,但是这个议题坦率来讲暂时无法回答,还不好准确回答。记得当年邓小平同志当时针对台湾的“一国两制”提过,台湾正式回归后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在香港、澳门是没有的,不可能的。可见,当年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台湾模式就完全不同于“一国两制”港澳模式。“一国两制”台湾模式与“一国两制”港澳模式肯定是不同的。但是不同到多大程度?这个很难一下子能回答出来。事实上,很多东西不是仅仅取决于大陆方面的考虑的,是需要两岸愿意走在一起,通过协商谈判才能够定下来的。谈判结果是什么样子,谈判结束前都不得而知。不过,从两岸实力消长变化的情况来看,越早谈,可能台湾方面得到的“不同”、特殊性会更多一些;越晚谈,可能就越少谈判筹码了,也就很难得到多少自己想维持的东西了。
另外,有一个关键的前提,“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这个前提是一国的体现,如果这个前提没有保障,就难说是一国了,“两制”就可能变为两国了。将来能够被接受的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私人财产、宗教信仰等,都是要“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这实际上是为“一国两制”下的台湾模式设置了“天花板”。这也正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意。这里面就涉及到,你刚刚问到的到底有多大的不同,习近平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一个原则,“一国两制”必须确保一国的前提下才有两制。
多维:可能如“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一样,具体到台湾方案,现阶段还是“宜粗不宜细”,给后续的谈判预留足够的空间,毕竟很多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很多矛盾也亟待进一步化解。
唐永红:没错。具体两制的模式,两制的情况,最终还是通过协商谈判解决的。我刚才前面也说过,从整个两岸发展大趋势来看,越晚台湾想得到的“不同”可能越少,这是确定的。此外,一国必须完全遵照执行,一国的前提必须得到充分的保障,这个是不得含糊的,不然的话台湾模式可能会损害一国,甚至“两制”变成两国。现在的台湾,“台独”分裂活动是蛮猖獗的,国家认同已经很疏离了,所以,“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既是理论层面的要求,也是现实层面的需要。当然,“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考虑,也是对港澳模式经验教训的总结。
此外,唐永红教授还接受了《福建新闻联播》的采访。
《福建新闻联播》截屏照片
(综合整理自东南广播、多维新闻网、福建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