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六期(总第160期)
时间:2019-01-15 浏览次数:1450

 

技能专有性与投票行为:基于台湾地区的研究

凌 争,蒙 克

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在竞争性选举制度下,风险如何塑造选民投票行为?本研究通过引入“技能专有性”为投票理论提供新的解释框架。技能专有性分为通用型技能和专用型技能两类。由于专用型技能劳动者多从事制造业工作,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去工业化”更可能导致这部分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当专用型技能劳动者难以抵挡“去工业化”带来的失业风险,政府就成为他们的诉求对象。以政治手段抵御失业风险成为这部分选民保障自我利益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竞争性选举下,专用型技能选民更可能支持满足他们利益的政党;同时,政党通过将这部分选民最关心的议题作为选举纲领争取选票。基于2016年的台湾选举与民主化调查的计量分析支持了上述观点。

    关键词:投票;风险;技能专有性;去工业化

台湾民众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数据的多层线性分析

陈文博1,周 冬2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1912.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所,四川 成都 610071

摘 要: 政治效能感作为衡量民众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指标,可以解释民众对政治运转的评价。本文采用亚洲动态民主调查数据, 通过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探讨影响台湾民众政治效能感的因素。研究发现:影响台湾民众政治效能的因素包括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在个人因素层面,台湾民众个人的政治参与、政党认同、教育水准、大陆认识都会影响其内在或外在政治效能感。在组织因素层面,台湾民众所归属的社会组织及社会组织的政治参与,也会影响个人的内在或外在政治效能感。

关键词:政治效能感;政治赋权;多层线性模型

台湾社会阶级阶层的多元化特征分析

张文生,肖日葵,唐 桦,沈惠平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2.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战后台湾地区从农业社会逐步转变为工商业社会,社会阶级和阶层分化越来越多元。本文将现阶段台湾社会分为六大阶级阶层,并对各阶级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与统“独”政治态度进行分析,指出随着台湾社会的多元化,各阶级阶层的政治立场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关键词:台湾社会;阶级阶层;多元化

霸权依附、极端民粹与台湾政治衰败

——基于权力消解的视角

唐 扬12孙 云13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2.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3.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在巩固阶段所遭遇的困境有目共睹。台湾地区的政治转型虽然没有发生颠覆性暴乱,但在稳定之后却出现了严重的政治衰败。关于政治衰败的原因,先行研究主要从治理能力、制度选择、政治认同和精英行为四条路径入手分析。本研究从权力消解视角,基于政治衰败的三个维度——制度结构、治理绩效、权威合法性——试图建立一个以“结构-行动者”为核心的整合性分析框架。聚焦于台湾情境,其政治衰败并非导因于某个人物或群体,也非结构性互斥,而是台湾地区长期的霸权依附与不断极化的民粹主义所致。两者深嵌到政治体系之中,消解了政治权力的秩序和效能,导致政治生态恶化积重难返。

关键词:政治衰败;霸权依附;极端民粹;台湾政治

美国对华战略与对台政策间的逻辑关系辨析

——以新一轮对华战略大辩论为分析视角

叶晓迪

(台湾大学 政治学研究所,台湾 台北 10617

    摘 要:2015年前后,美国国内出现一股对华战略辩论的反思潮,被视为美国对华战略转向的潜在转折点。学界对“美国对台政策服从于其对华战略”这个观点存在一定的共识,然而,既有的研究并未能厘清美国对华战略与对台政策的逻辑关系。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以新一轮的对华战略辩论为切入视角,总结美国对华战略转向的原因及其现实效力,进而探讨战略转向与对台政策间的逻辑关系。基于奥巴马时期与特朗普时期的案例分析,本文认为,美国对台政策变化与其国内的对华战略大辩论的强硬、维持现状与和缓三种立场的偏好存在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对华战略;对台政策;对华强硬;两岸关系

两岸经贸合作与台湾地区经济增长: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张铭洪,卢雄标,张海峰

(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两岸经贸合作与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影响两岸经贸合作进程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和“反服贸”运动的爆发为切入点,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分别考察促进和阻碍两岸和平发展对台湾经济的影响。本文使用1995-2016年跨经济体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构建最优的比较对象,通过分析发现,积极开展两岸经贸合作使台湾地区实际人均GDP提高了10.2%,实际GDP提高7.14%。阻碍两岸合作的“反服贸”运动使得台湾经济发展明显放缓,GDP的人均水平和总量水平在两年内分别下降了1.6%1.0%。研究表明,两岸和平发展关系着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任何阻碍两岸经贸合作的行为最终将使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损害。

关键词:两岸经贸合作;台湾经济;合成控制法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台湾地区对外投资联系及其影响因素

魏少彬1,3,韦素琼1,2,3 ,李航飞1,3

1.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73.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在对台湾地区总体投资状况和国际直接投资绩效分析等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台湾地区与其投资联系紧密的经济体投资网络进行网络密度、程度中心性、影响因素等分析,并探讨中国大陆、美国和日本在投资网络中对台湾地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地区的“双向投资”一直处于严重的偏向结构状态,吸引外资的实际竞争力较弱,对外投资的竞争力超过台湾地区经济规模和实力水平;台湾地区区域投资联系网络密度不断上升,在投资网络格局中处于半边缘地位,限制度趋于下降;中国大陆、美国和日本对台湾地区在网络中地位的影响显著。最后,QAP回归结果表明,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对投资网络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关键词:国际直接投资;投资网络;社会网络分析;QAP回归;台湾地区

荷据时期台湾殖民当局统治汉人的阶段划分问题

黄俊凌12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2.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荷兰殖民统治台湾期间,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不同历史阶段的战略需要,对岛上的汉人施行不同的统治策略,呈现出阶段性特点:1624—1634年,荷兰殖民者的战略重心在于打开对华贸易大门,为了创造和缓的环境,其对岛上汉人采取较为温和的统治策略;1635—1652年,随着对华贸易的开展,荷兰殖民者逐步对汉人采取严苛的政策,加强经济剥削与人身管制,最终导致1652年郭怀一领导的汉人起义;1653—1661年,殖民当局为应对贸易困境和统治危机,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减轻汉人经济负担,以求维持殖民统治;16603月后,由于郑成功将率军收复台湾的消息广泛流传,荷兰殖民者又加强了对岛上汉人的严密控制,直至郑成功收复台湾。荷据时期,殖民当局对汉人统治之宽严立足于殖民利益,汉人始终处于荷兰殖民统治下,人身自由和经济权益都是相对有限的,他们必须服从、服务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济利益和统治需求,否则就会遭到无情的镇压和屠戮。

    关键词:荷兰;台湾;汉人;殖民统治

中央苏区的“台湾旋风”

——以《红色中华》台湾记事为中心之研究


陈小冲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2.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苏区中央局的领导下,中央苏区成立了以台湾同志为主导的苏区反帝总同盟,掀起了苏区反帝斗争的新高潮。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化中国的图谋,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开始连续出现对台湾的报道,细述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实况,颂扬台湾人民的反抗精神,呼吁两岸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加之台湾同志的现身说法,在中央苏区引发了一股不小的“台湾旋风”。中央苏区台湾问题与台湾意识的发轫传播,以历史事实展现了中共与台湾间悠久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中央苏区;台湾旋风;《红色中华》

想象河山:易君左与1950年代台湾的纪游写作

刘 奎12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2.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上世纪50年代台湾和香港兴起纪游写作的文化潮流,易君左是其中的代表作家。本文借助《新希望周刊》《畅流》等资料,综合考察易君左及周边文人纪游写作的形式特点及其文化政治。因时局原因,1950年代台港文化人只能通过纸上想象祖国河山,这是台港纪游写作兴起的原因。不少文人也在当地发现风景,书写在地景观,但部分人观看当地风景的眼光实际上渗透着家国的政治意识和情感结构,形成类似将台湾想象成祖国江南或重庆的现象;而在内战和英美文化冷战政策的影响下,文人在回忆或描写大陆风土时也会出现有意的歪曲。怀旧的温情与意识形态因素双向形塑着易君左等人的纪游写作。

    关键词:易君左;纪游写作;风景;文化冷战;《畅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