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洪丽完研究员作“交换之于台湾南岛社会(史前-1800)”专题讲座
时间:2019-03-04 浏览次数:1265

2019年2月18日下午19:00,“交换之于台湾南岛社会(史前-1800)”学术讲座在台湾研究院507会议室隆重召开。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台湾研究院历史所承办。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员洪丽完受邀主讲,其博士生简文敏、萧坤松、萧晏翔协助。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邓孔昭,前闽台缘博物馆馆长杨彦杰,台湾研究集刊主编陈小冲教授,台湾研究院历史所所长陈忠纯副教授、台湾研究院历史所副所长黄俊凌副教授,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陈思、王玉国、张彩霞出席本次讲座。来自台湾研究院、人文学院等院系的同学们聆听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台湾南岛社会”展开,洪丽完研究员借助现有考古研究成果,呈现出南岛社会交换活动的长远历史,并非是由于与汉移民接触才开始产生的。另一方面则以琅峤地区(恒春半岛)两个空间距离不远(一在海、一靠山)的闽、粤移民村落柴城、保力为个案,比较汉移民与南岛社会因交易换取物品而发展的冲突、友好关系等内容。洪丽完研究员指出:南岛社会的交换“传统”,早在5000年前的史前时期已开始,并试图指出历史文献在研究上的限制。所谓“传统”,是指某个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累积下来的共同生活方式,以及该人群应付环境的共同行为表现。其次,由于台湾南岛社会对外来物资的仰赖,涉及日常生活(盐巴)及部落势力(枪支),交换活动因而成为移民深入南岛陌生地,从事樵采、土地开垦等媒介;即交换活动开启异族接触的重要途径,可能建立双方友善关系,也不断引发纠纷。

     此次讲座的召开,加深了台湾研究院师生们对于台湾南岛社会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厘清了历史时期移民与南岛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借助考古资料的研究方法,突破了文献资料的限制,对于台湾研究院师生之后的学术研究与智库建设深有启发。


(文稿:齐笑婕 责任编辑:周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