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一地的文学与一时一地的文学思潮关系至为密切。台湾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更与文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紧密联系。台湾文学研究学者朱双一教授所著的《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一书,积其20年来研究台湾文学思潮的心得,并力图依靠翔实的资料客观为读者呈现出,数百年来台湾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历程。
朱双一,福建泉州人,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彼岸的缪斯——台湾诗歌论》(与刘登翰合作)、《近二十年台湾文学流脉》(台湾版改题《战后台湾新世代文学论》)、《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台湾文学思潮与渊源 》、《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与张羽合作)、《台湾文学与中华地域文化》、《百年台湾文学散点透视》、《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穿行台湾文学两甲子》,参与编撰《 台湾文学史》、《台湾新文学概观》、《台港澳文学教程》、《扬子江和阿里山的对话》、《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文化亲缘与两岸关系》、《台湾百部小说大展》等书,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或文学评论文章三百多篇。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于2010年6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并于2011年5月由人间出版社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本。该著作勾勒了从古至今,台湾文学的发展脉络,并探讨了其与祖国文学的渊源关系。古代部分,梳理了原住民口传文学、乡愁文学、家族文学、近代反侵略文学等。日据时代部分,证明祖国大陆仍为日据下台湾的主要文明输入源,以大量作品作为日本统治带给台湾现代化论调的文学证伪,以“旅行文学”“皇民文学”、“孤儿意识”等探究台湾民众在认同问题上的纷杂纠葛。光复初期部分,发掘报刊资料以呈现“鲁迅风潮”等两岸文化汇流现象,通过“光复文学”透视台湾民众心态演变轨迹,分析当时台湾社会主要矛盾、反官僚统治时代主题及与祖国文坛的同构化。当代部分,梳理了左翼文学仆倒、“反共文学”兴起,作为文艺政策的“三民主义文艺”的扭曲变形及演化、落幕过程;独辟蹊径地发掘、梳理了“自由人文主义”脉流。随后还论述了1970年代“左翼乡土文学”的形成、“媒体革命”、乡土文学论战的经过和焦点以及“新殖民主义”批判等新内容;最后梳理了80年代以来台湾文坛的统独论争,对“台湾民族论”、“皇民文学合理论”和陈芳明“战后再殖民”新文学史观加以清理和批驳。这有助于在台湾年轻学子中揭露“台独史观”的荒谬,对随后陈芳明出版的《台湾新文学史》的不良影响,具有减轻、纠正的作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简史》在新资料、新史实的基础上对台湾文学思潮的源流有了新的发现与认识。有学者提出,台湾文学思潮的源仅是中华文化基因或外来文化。朱双一教授认为,这两种关于台湾文学思潮“源”的观点都趋于简单化,台湾文学思潮的“源”是应是多元的。首先,台湾文学思潮是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在台湾文学领域里的反映。其次,统治阶级的思想对于台湾文学思潮的形成和流变,也有重大影响。第三,台湾各族文化基因是台湾文学思潮的又一源头。第四,无可否认,西方的社会思潮、文学思潮也是台湾文学思潮的源头之一。最后,台湾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风雨也是台湾文学思潮的另一源头。在作者看来,只有整合上述台湾文学思潮的五个源头,才能揭示出台湾文学思潮的全部复杂性和丰富性;任何把台湾文学思潮的某一源头孤立和简单化,以为这是台湾文学思潮的惟一源头,都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总的来说,该著作视野开阔,结构宏阔而严谨,在汲取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乏自己新颖独到的见解,是了解台湾文学思潮的一部精品佳作。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writer.com.cn
-END-
策划:厦大台研院GIFTS新闻中心
图源:网络
联络/整理:陈燕玲 刘佳艺
编辑:万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