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研邂逅
与台研院的邂逅是在2017年的夏天,当时因为一些失利,自己的心情处在低谷。但来到温暖贴心的台研院,很多烦恼烟消云散。依稀记得,台研院悉心为我们准备的在芙蓉湖边的芙蓉宿舍,还有各类精彩讲座。再加上如许校园美景,整个人的身心感到非常放松。刘国深老师的歌声犹在耳畔,爽朗高亢,鼓舞人心。那时我也有幸听到陈孔立老师的讲话,他讲的芙蓉湖边的“爱无疆,知无央”最令人印象深刻,陈老对祖国、对台湾研究的热爱令我肃然起敬。
(夏令营时期与陈孔立老师合影)
2019年陈老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我又有幸参与了陈老的专访,更加体会到陈老展现的大家学者风范与文人风骨。他为台湾研究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奉献一生的精神,恰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体现。
(参与陈孔立老师专访工作)
可以说,能来到这个有温度、有情怀的学院,是2017年,一个紧张异常的年份中发生的最美妙的事情了。
台研学习
政治所的学习从一门门专业课开始,王贞威老师的课程给我的印象最深。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总是充满哲思深度,尤其是他提出的两岸的“家人文化”,让我看到一个青年学者所具有的魅力。
院新闻中心一年的时光让我受益颇深。新闻中心外事组的新闻接待丰富异常,我们不仅要负责来自海内外知名研究院、智库的到访接待,还要撰写相应的新闻稿。除了多次组织我们进行拍照取景的实战培训,学院老师还常常教导我们,新闻撰写,字句要严谨。寥寥几字,重要性却不言而喻。这一原则也指导着我的新闻撰写,让我养成了爱扣字眼、爱挑毛病的“好习惯”。
台研院为学生们打造了诸多锻炼的平台。在第六届“两岸学子论坛”中,我有幸担任微视频分论坛负责人,在繁杂的筹办事宜中提升了诸多技能,也认识了许许多多两岸的青年学子。另外,学院的口述历史项目不仅培训了我们使用专业设备录像摄影、参与口述历史研究的技能,也为学子们面对面与诸多学界大佬交流沟通搭建桥梁。
(学子论坛与口述史项目工作留念)
台研恩情
在政治所,我有幸成为李鹏老师师门的一员。李老师治学严谨,他常提醒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对我写的论文,他教导我要着重于学术写作的严谨性,要严格区分学术语言与时事评论,言犹在耳。我们的陈文副书记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他爽朗的笑容、风趣的话语总能让人内心生起力量,让很多学院的工作变得更有趣味。
谢银萍是学院里亦师亦友的大姐姐。她总能在关键时候给你提供宝贵建议,在生活中为你疏解烦恼。还记得她在操场上组织大家给我唱生日歌,在学子论坛工作中为我提供建议与助力,在研会传授工作方法……这些记忆都深刻我心。
台研点滴
台研院的点点滴滴都别样隽永温暖,汇聚成研究生期间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在运动操场和良谦师兄一起跑过的5000米;还记得,在迎新晚会中第一次当主持人的青涩脸庞;还记得,在羽毛球场和先伟师兄一起挥洒的汗水;还记得,研会里为大家组织的户外团建;还记得,学院自习室中明源师兄、宗航师兄的身影……
(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台研时光)
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重视两岸关系的研究,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寄托了深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两岸青年要勇担重任、团结友爱、携手打拼。“我想,投身台湾研究的学子即当如此,包括涉台研究,只要是能在涉及两岸事务的领域积极工作,为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做贡献,这就是我们的赤子忠诚、初心使命。
值此台湾研究院建院40周年之际,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也祝我院再创辉煌。
-END-
策划:厦大台研GIFTS新闻中心
文字/图片提供:邹顺强
联络/整理:蔡婉婷
编辑:万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