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11月3日电/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唐永红教授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1月号发表专文《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值得关注的现象与可能的影响》,作者认为:2021年9月25日结束的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是在台湾社会生态结构性变化、美国对华战略与政策重大改变、两岸公权力交流及国共交流平台停摆、台海风起云涌且和平可能生变、新冠疫情冲击民生经济及生命安全、岛内民进党威权统治而国民党作为不力等时空背景下进行的。这些时空背景必然投射到这场国民党主席选举之上。相应地,在这场国民党主席的选举过程中、选举结果中、选后国共两党互动中以及民进党的反应中,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并可能影响到选后国民党及台湾社会的发展走向、国共关系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向,以及岛内2022年的县市选举与2024年的大选。文章内容如下:
一、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几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关于这场国民党主席选举,以下几个现象值得关注。
(一)部分基层民众及党员政治觉醒与“张亚中现象”
国民党长期理念缺失、论述乏力,平素疏于引领民意、选举时拿香跟拜,以致陷入敌人设定的战场打仗;加之常常不遵守程序正义而玩弄宫廷政治,以及“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不团结的形象与表现,深受民众不齿与诟病。国民党接连遭遇了2016年、2020年大选的惨败,并被完全执政的民进党以“转型正义”之名痛加追杀。而在选举接连失败、党员情绪低落中先后执掌国民党主席的吴敦义、江启臣则错误归因选举失败,继续拿香跟拜,不仅没有为国民党找到出路,而且面对民进党当局绿化台湾、关闭中天、开放莱猪、拒绝疫苗、亲美抗中、恶化台海等一系列的反民主自由和不公不义的鸭霸行为而无所作为。
在上述时空背景下,一些基层党员及民众开始对台湾的选举政治、国民两党的理念路线进行反思与觉醒。事实上,自1996年直接选举以来,台湾经历了7次直接选举与三次政党轮替,但伴随政治转型而来的不仅不是经济奇迹的再现,而是近20多年来的经济成长的持续减速,以致陷入越来越让人窒息的成长停滞且分化加剧的“闷经济”状态。基层民众反权贵的觉醒浪潮继“太阳花”学潮、“韩流”之后继续发酵。来自基层民众的国民党基层党员,更经历国民党在势力与实力上近20多年来的江河日下,也在无奈与郁闷中暗自反思国民党究竟该何去何从。
在这种背景与氛围下,如果说那些因不满生存现状而经济觉醒进而开始反权贵的庶民,曾经以为出身不那么权贵、形象堪为“我族”、主张扣人心弦、论述通俗易懂的韩国瑜,可以作为他们的利益代言人而加以支持,进而形成了席卷台湾的“韩流”现象;那么,在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过程中,张亚中教授的相反于民进党“台独”且也有别于其他候选人“独台”的鲜明理念、有助于台湾安全与发展的路线主张,加之铿锵有力的论述、敢于斗争的表现,则暗合了那些忧心“中国国民党”彻底走向“台湾国民党”而最终亡党、焦虑台海和平可能生变将危及身家性命与财产安全,而反思与觉醒中的部分基层党员的心意。这就是继“韩国瑜现象”之后“张亚中现象”得以出现的背景及原因。
但是,正如台湾民众的觉醒还祇是部分庶民的经济觉醒一样,国民党党员的觉醒也祇局限于部分基层党员的政治觉醒,且更多是安全觉醒。加之,当前的国民党组织运作主要还是权贵把持的派系运作以及相应现实利益的派系捆绑。在这样的党员觉醒程度与党员派系结构下,尽管选举过程中张亚中的民意调查支持度呈现飙升并领先的势头,曾迫使朱立伦阵营为求胜选不惜“抹红”张亚中并操作“弃江保朱”策略,但是,朱立伦还是有惊无险、合符预期地当选国民党主席。
国民党党员的觉醒以及被张亚中论述的激发,首先体现为先前不被看好但异军突起的政治素人“张亚中现象”的出现,包括张亚中教授获得了仅次于朱立伦、远高于江启臣的得票数与得票率。其次,体现为张亚中的得票数(60632票)与得票率(32.59%)也远高于2017年理念与路线相近的洪秀柱的得票数(53063票)与得票率(19.20%)。再次,体现为朱立伦的得票数(85164票)与得票率(45.78%)不仅并未过半,而且相较于2015年当选得票率(99.61%)跌落过半, 也低于2017年吴敦义的当选得票数(144408票)及得票率(52.24%),更低于2020年江启臣当选得票率68.8%(得票数仅略高于2020年江启臣的84860票)。此外,也体现为此次党主席选举中党员投票意愿的开始提升。此次党主席选举总选举人数(370711人)、投票率(50.71%,投票数187999票,有效票186018票,无效票1980票),虽然低于2017年主席选举的总选举人数(476196人)及投票率(58.05%),但高于2020年主席补选的总选举人数(345971人)及投票率(35.9%)。
(二)国民党多数党员尚未觉醒且再次背离台湾基层民意
国民党本是一个主要由资产阶级、社会精英及权贵构成的政党,易于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接地气,又疏于引领民意。结果,一方面常常祇会注意到当前的所谓主流民意,偏于随波逐流,选举时就拿香跟拜;另一方面,难以及时敏锐地关注到基层民众想法的初期变化,难以把握社会的初潮脉动,很容易背离新生的基层民意,看不清社会民意演变的方向。
2020年大选,台湾不分蓝绿的庶民经济觉醒及其对“台湾要安全,人民要有钱”的诉求,本提供了一次国民党及韩国瑜突破台湾社会当前蓝小绿大结构的约束、翻转民进党执政权的机会。但国民党及韩国瑜倾向拿香跟拜进入了民进党设定的“主权牌”、“统独牌”战场,而未能洞察天机坚定地打“安全牌”、“有钱牌”。特别是因怕被“抹红”而不愿继续深耕大陆开展城市交流,以致没有后续的大陆观光团观光高雄、没有后续的大陆采购团采购产品。结果,未能兑现“货出得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的承诺,就难以得到高雄民众对韩国瑜任职不到一年就欲离开市长位置直奔大位的谅解与理解。如此一来,其他县市的庶民也就无法预期韩国瑜如果当上台湾地区领导人他们就能发大财,因此难以放下蓝绿统独立场而选择票投韩国瑜。
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国民党的其他三位候选人以及多数党员既没有政治觉醒,也没有注意到社会基层民众民意的变化。这反映在张亚中的民意支持度高于其得票率、朱立伦的民意支持度低于其得票率上。众所周知,近年来正在经历和面对因民进党当局推翻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并嚣张地在岛内外“谋独”、“遏陆”而造成台湾成为“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并可能随时引爆台海战争的高危风险,台湾民众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与财产安全而开始不满民进党及其当局的执政作为。因此,台湾民众虽然多数“拒统”甚至希望将来有机会“台独”,但出于“安全”、“有钱”这两个首要的诉求还是希望台湾社会内部保有一股可以沟通两岸、确保台湾安全与发展的政治势力,以有助于继续维持两岸之间的和平发展与交流合作。
张亚中教授主打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并谋求两岸统一)以及两岸和平备忘录,就是对广大基层民众的上述诉求的正面的直接回应。这正是张亚中民意支持度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但遗憾的是,国民党的多数党员显然并未能体察到台湾基层民意的这一新变化,而选择票投了两岸路线主张难以确保“台湾安全、人民有钱”的党主席候选人。
(三)国民党未能认清大势而抱持“亲美和中”反动路线
在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过程中,包括候选人辩论会及政见发表会上,在关于台湾应如何处理与中国大陆、美国的关系时,朱立伦等候选人批评民进党当局一边倒地拥抱美国大腿会置台湾于兵凶战危的不利境地,相应表示,为了有利于台湾利益,应像马英九时期那样选择“亲美和中”的立场与策略。这种试图两边取巧渔利的路线主张在当前美国对华采取战略竞争与遏制打压政策下其实是似是而非的认知与选择!
众所周知,正确的政策策略必须根据当时的内外环境与条件加以制定,而先前行之有效的政策策略也须随着环境与条件的根本性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否则可能变成祸国殃民的错误政策策略。以此观之,马英九时期行之有效的“亲美和中”政策策略在时空环境已然根本性改变的情形下,再作为当前及今后时空背景下中国国民党的政策策略以及台湾的选择,不仅将沦为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之样,无法达成其政策动机与目的,而且必将把中国国民党推向民进党的政策取向,最终把中国国民党甚至台湾变成中国大陆的敌人而彻底毁掉中国国民党以及台湾的安全与发展。
马英九时期,美国对华总体上采行的是以和平演变为核心的接触交流政策,并希望两岸和平发展,并支持两岸在经贸文化领域层面的交流合作。在这种情形下,台湾选择“亲美和中”政策策略是可行的。正如大家曾经所见,当时的马英九当局的确在中美之间如鱼得水,既通过两岸交流合作为台湾获得了民生经济利益(可惜未能及时大开大合地展开交流合作,以致成效不如预期,受益面不够宽广),又通过两岸协商在中美的支持下为台湾获得了一些对外空间,当然,也确保了台海的和平与台湾的安全。
但今天,美国早已改变其对华战略与政策,实行总体上以遏制打压为核心的战略竞争政策。为达其目的,美国正在利用其各种可能的筹码与条件,包括更多地打“台湾牌”,“以台制华”。为此,美国希望台湾岛内的各种政治势力都倒向美国,成为美国的棋子与马前卒,以进一步提升打“台湾牌”的性价比。在此情形下,本就希望利用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来达成其“拒统”、“谋独”政治企图的民进党及其当局,已经迫不及待地跳上了美国的战车,还勾连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企图“遏陆”。民进党及其当局此刻此举自然深受美国的欢迎,美国当然也释出并可能继续释出许多“友台”的言行予以诱惑。
中美战略竞争或对抗,源于中美之间的新旧双重结构性矛盾,包括传统的发展道路制度意识形态之争和新起的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争。这两种结构性矛盾由于中美在文化与行为逻辑上的不同而基本上难以调和,美国认为中国的发展强大总体上不利于美国并选择遏制打压。特别是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不分出结果是不会停止的。因此,中美关系虽然在近期上因全球化中形成的利益关系与美国奉行国际现实主义逻辑将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但中长期上难以乐观而很可能破局。由此观之,台湾及国民党需要认真思考在中美战略竞争与对抗过程中该如何处置,该何去何从。坦言之,此情此景中的台湾各政治势力基本上将越来越没有了骑墙取巧包括“亲美和中”的空间,必须看清大势做出理性选择。
如上所述,民进党及其当局基于自身的政治企图已经毫不犹豫地投怀送抱甘当美国的马前卒与棋子。国民党的选择表面上看可以有倒向美国、倒向大陆、骑墙中立三种选择。但实际上,如上所述,骑墙中立这一选择在中美关系因战略竞争与对抗并终将走向破局而失去空间,而倒向美国的选择也因执政的民进党的有力竞争而难以获得美国的青睐。事实上,美国已经明显不如先前那般在意国民党的“亲美”言行了,因为美国已经看到近30年来台湾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生态在逐渐的量变中实现了质变,以及在这种社会生态下民进党等绿营政治势力已经进入到“政治正确”的政治收获期,而具有了长期执政的可能性。更为紧要的是,中国崛起成为强国已成必然之势,中国大陆大概率上也将在中美战略竞争中胜出。显然,当前的中国国民党及台湾当局,需要小心选择,以免成为中国大陆的敌人而提前退出历史舞台。
(四)绿营对张亚中前倨后恭表明张亚中击中了绿营要害
在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开始,多数蓝营人士不看好张亚中教授,绿营当然也不以为意。而当张亚中民意支持度异军突起并频频领先时,一些蓝营人士说是绿营及“1450”灌水所致;但绿营开始“抹红”打击张亚中,并放话说如果张亚中当选国民党主席,民进党就可以躺着选了。绿营对张亚中选情前倨后恭并着手打击张亚中的选情,表明张亚中的论述击中了绿营的要害,让绿营政治势力开始紧张张亚中的主张如果成为将来国民党的选择而唤起更多民众的觉醒。
事实上,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营政治势力一直希望国民党变成小绿跟班,而害怕国民党回到“九二共识”重启国共合作进而两岸合作,因为,一方面小绿跟班拿香跟拜祇能证明绿营政治势力主张的正确性,因而无法从绿营获得选票,反而丧失处理两岸关系的优势并丢失蓝营的选票;另一方面国民党变成小绿跟班也有助于台湾社会意识形态的进一步绿化而延长民进党等绿营政治势力“政治正确”的政治收获期。
在绿营政治势力着手打击张亚中的选情的同时,朱立伦阵营也赶紧一边掉转之前主要瞄准江启臣的炮口,开始“抹红”并加强打击张亚中,一边调整论述策略,不再特别强调“各表”,声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也表明他意识到他先前的“一中各表”、“求同尊异”的主张对于重启国共交流、两岸关系的局限性与无效性,以及一些基层民众及党员对他拿香跟拜而不反“台独”的不认同与不支持。
二、这场选举带来的几个可能影响
刚刚结束的这场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是在台湾社会生态结构性变化、美国对华战略与政策重大改变、两岸公权力交流及国共交流平台停摆、台海风起云涌且和平可能生变、新冠疫情冲击民生经济及生命安全、岛内民进党威权统治而国民党作为不力等时空背景下进行的。这些时空背景必然投射到这场国民党主席选举之上。反过来,受到特定时空背景影响的这场选举及其结果,以及选后各方的反应,也可能影响到选后国民党及台湾社会的发展走向、国共关系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向,以及岛内2022年县市选举与2024年大选。
本文前面阐述了美国对华战略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对这场选举的影响,这里还有必要明瞭这场选举也是在台湾社会生态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并已对台湾安全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背景下进行的。而选举结果相应会或多或少地反映这一结构性变化,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台湾社会与国民党自身的后续变化,以及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的后续演变,甚至岛内2022年县市选举与2024年大选。
事实上,正如民意调查及台湾历次“大选”结果所显示的,台湾社会生态经过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营政治势力近30年来坚持不懈的长期改造,已经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翻天覆地的结构性变化:一是政党发展方面,在“国退民进”的量变中实现了从“国强民弱”到“国弱民强”的质变;二是意识形态方面,在“蓝消绿长”的量变中实现了从“蓝大绿小”到“蓝小绿大”的质变;三是国家认同方面,在国家认同疏离的量变中实现了从“两岸一国”到“一中一台”的质变;四是统独意愿方面,在“统消独长”的量变中实现了从“追求统一”到“追求独立”的质变;五是统独力量方面,在“统消独长”的量变中实现了从“统大独小”到“统小独大”的质变。
台湾社会生态的上述结构性变化,首先已经严重冲击到近30年来的台湾经济发展。台湾社会生态的上述变化过程及结果,使得两岸关系更趋复杂,海峡两岸的敌对状态更难化解,至今也未结束。而在台湾社会生态发生上述质变的同时,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中也已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主要中心,日益接近国际政治经济中心。结果,因自身资源与市场较为有限而需要全球化(国际化)运作的台湾经济体因不能处理好两岸关系而日益边缘化,难以整合国际政治经济中心地带、特别是作为全球化中心的中国大陆的资源与市场,以获得较好发展,以致呈现长期持续的经济成长减速并陷入低速滞长的“闷经济”状态。这使得参与了数次直接选举、经历过政党轮替但在“闷经济”中体会到腰包不断缩水的部分庶民近10年来开始经济觉醒,出现了厌恶政党恶斗、反对权贵骗选票分蛋糕的社会情绪与运动。
台湾社会生态的上述结构性变化,当前更严重冲击到台海和平与台湾安全。台湾社会生态的上述结构性变化,一方面意味着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营政治势力已经进入到“政治正确”的政治收获期,不仅很有可能在岛内长期执政,而且正凭藉民意支持并藉美国对华战略与政策改变之机,在岛内外大搞“台独”分裂活动,抗拒统一,并勾连国际反华势力遏制大陆发展,损害国家在领土、主权、安全、发展等层面的核心利益;另一方面,意味着两岸之间的主要矛盾性质也已质变,从先前争夺国家代表权的矛盾为主,演变为分裂国家领土及主权与维护国家领土及主权的矛盾为主。如果说前者还可谓“内部矛盾”,而后者已然是“敌我矛盾”。这必然导致两岸关系对抗发展,冲击台海和平,危及台湾安全。事实上,当前台湾已经被评定为“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
台湾社会生态的上述结构性变化,也已经冲击到台湾社会所谓的民主自由的质量水准,造成了政党政治的恶性竞争,出现了如前所述的越来越多的独裁专制下的不公不义施政与反民主自由操作。民进党当局已经肆意妄为地绿化台湾,关闭中天,开放莱猪,拒绝疫苗,亲美抗中,恶化台海。
上述近30年来台湾社会生态的结构性变化及其负面冲击,以及前述美国对华战略与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民进党当局的因应所致的负面影响,必然促使台湾基层民众及国民党基层党员开始反思,思考台湾社会及中国国民党该何去何从,思考台湾该如何处理两岸关系。这场国民党主席选举即成为观察当前台湾民众及国民党党员觉醒程度、观察台湾社会及中国国民党发展走向的试金石。
相应地,立足当前特定的时空背景,并透过上述关于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几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或可窥见选后国民党及台湾社会的发展走向,以及国共关系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向。此外,这场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及其结果,以及随后国共的互动与民进党的反应,也将影响到台湾岛内2022年县市选举与2024年大选。
一是国民党发展走向方面
总体而言,在新当选的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本土化认知、理念与路线的影响下,国民党将大体上维持当前的发展走向态势,“中国国民党”将继续滑向“台湾国民党”,并将继续拿香跟拜而继续绿化;国民党虽然维持表面上的不分裂,但在政党竞争中的竞争力将继续弱化。但选举中“张亚中现象”的出现,唤醒了一些国民党党员的党魂,将有助于减缓“中国国民党”滑向“台湾国民党”、被绿化的进程。
二是台湾社会发展走向方面
在新当选的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本土化认知、理念与路线的影响下,预期国民党不会真正在岛内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在国民党的上述发展走向态势的影响下,台湾社会意识形态总体上也将继续维持当前的绿化格局,广大基层民众将继续在晦暗的时空隧道中苦闷仿徨,维持缓慢的自发性觉醒进程。
三是国共关系发展走向方面
国共关系发展走向深受国民党对“九二共识”内涵的态度的影响。自吴敦义以来,国民党一直主张所谓“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意图把“各表”这一分歧也作为国共及两岸的共识,实质上是要求大陆及共产党承认其不能承认的所谓“中华民国”的存在。这严重冲击到国共政治基础与政治互信,直接导致国共交流平台停摆,国共合作搁置,使得国民党失去了先前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的优势与能力,削弱了国民党在岛内社会的影响力。
从新当选的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关于两岸关系性质定位与两岸关系发展走向的一贯主张来看,特别是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贺电与朱立伦复电电文的异同来看,选后的国共两党,共识与分歧兼存。国共共识有二: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和平发展、交流合作、造福民众。国共分歧也有二:“尊异”与“化异”,亦即“各表”与“同表”;“拒统”与“谋统”。显然,选后的国共两党的政治基础依然十分脆弱,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长远取向上依然(是否谋求国家统一)没有交集。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到国共两党的互信与合作。朱立伦担任国民党主席后,国共交流合作平台能否重启,端看国民党是否要求大陆及共产党正视或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即是否要求接受“各表”),是否把反对“台独”提上议事日程,是否会释出“亲美”但“拒统”、“遏陆”的言行了。
四是两岸关系发展走向方面
当前海峡两岸因民进党当局拒不认同“九二共识”、大搞“台独”分裂活动、勾连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遏制大陆而走向对抗,台海已风起云涌,随时可能生变。这场国民党主席选举出现“张亚中现象”,一方面表明台湾基层民众与国民党基层党员基于“安全”、“有钱”的诉求,希望两岸和平发展、交流合作;另一方面,也表明台湾民众虽然多数“拒统”甚至希望将来有机会“台独”,但尚不愿冒着身家性命与财产安全去追求“台独”,而是希望和平“台独”。
透过这场国民党主席选举,民进党当局料也应注意到并确认到台湾民众当前的心态与诉求了。预期民进党当局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不太会贸然跨越大陆《反分裂国家法》所划定的三条底线与红线而推动必会引致台海战争的“台独”分裂活动,除非美国打算近期将与中国大陆断交转而支持“台独”;但是,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民进党当局也是必定会继续推行那些不至于引发台海战争的“台独”分裂活动的。
有鉴于此,预期台海和平一定时期内将会继续维持;如果国共交流合作平台能够重启,两岸民间层面的交流合作有望获得发展助力;但两岸关系仍将对抗发展,台海战争的引线依然还在台美勾连“谋独”与“遏陆”的黑手中。
五是2022年县市选举与2024年大选方面
县市选举胜败主要取决于现任者的经营绩效表现状况、候选人与当地利益连接状况;在各县市都未与大陆开展城市交流、都未获得交流红利的情形下,候选人的两岸政策主张对选举结果影响就较为有限。但两岸关系形势与候选人的两岸政策主张,对大选结果却有着较大影响。这场国民党主席选举出现“张亚中现象”,表明在台海形势严峻、和平可能生变的情势下,认同“九二共识”者会得到更多选民的支持。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11月号)
(责任编辑:邹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