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活动
我院陈孔立资深教授作《学长忆往:我们一家与厦门大学》讲座
时间:2022-03-11 浏览次数:692

3月9日下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资深教授陈孔立老师在厦大南强二作《学长忆往:我们一家与厦门大学》讲座,厦门大学档案馆馆长石慧霞主持讲座。讲座吸引了来自不同院系近90余名同学参加。

                    (陈孔立资深教授)

 (厦门大学档案馆馆长石慧霞)

讲座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孔立老师从他的家庭成员谈起,讲述了陈家四代人与厦门大学的血脉联系。孔立老师的童年在厦大度过,并伴随厦大内迁至长汀,许多校史中的名字都在他的印象之中。受孔立先生父亲陈贵生的影响,陈家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后人,不约而同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同时,孔立老师也在厦大邂逅了1950级历史系学生施淑敏,二人相互扶持携手一生。

在第二部分中,孔立老师以他童年的孩童视角,讲述了为厦大“舍身治校”的萨本栋校长的故事。孔立老师谈到,他在回看萨校长的亲笔信时,看到了一位“求贤若渴”的好校长,萨校长在写给恩师梅贻琦先生的信中,亲切称呼其为“月涵夫子”。萨校长在信中向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求助,希望后者能够引进贤才到厦大为学子授课。除了引进师资,萨校长特别写信为厦大优秀学子申请一个赴美留学的名额。另一位受助于萨校长的是蔡启瑞先生,他是1937年从厦大毕业的,萨本栋校长当时还没来,他还不是萨校长的学生,但他写了一篇论文,萨校长知道了就让他把论文拿到家中看,亲自动手替他修改好,连英文的用词都润色。到1944年时,萨校长为厦大呕心沥血地工作,连脊背都弯了,真的是“舍身治校”。萨校长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患了严重的胃病,病情耽误了工作,他却将反胃调侃作“反刍”,把自己当作牛,为办好厦大奉献一切。

在第三部分中,孔立老师介绍了王亚南校长在厦大期间的故事。孔立老师表示,自认识王亚南校长起,就知道王亚南校长对自己的儿子王洛林教育有方,要求孩子在吃穿用度上一律从简、不搞特殊。当时孔立老师毕业后在厦大留校做助教,1954年王校长邀请在人大进修的厦大助教们到家中亲切交谈,孔立老师还记得王校长家住在北京“东四九条”胡同52号,他的儿子王洛林在14岁时吃一个月8块钱的伙食,只被允许吃“大灶”,而孔立老师当时是助教吃“中灶”,每月15块。王亚南校长因翻译《资本论》而远名遐迩,当时他特地请在北京进修的厦大助教们在一个湖南的菜馆里吃饭,卢嘉锡先生也在场,卢先生打趣说,“今天是‘资本家’请客”,原来他是把翻译和研究《资本论》的专家简称为“资本家”。而孔立老师在人大同学事后则敬佩道,“你们的大校长居然请小助教吃饭”,可见王亚南校长平易近人、关爱后辈。

在第四部分中,孔立老师介绍了卢嘉锡院士的生平故事。在卢嘉锡院士84岁时,他曾来到泉州开会,当时孔立老师前去看望厦大人尊敬的“卢先生”。卢嘉锡院士表示,他近来感到包括听力、视力在内的身体机能的衰退,他已经很难通过外表和声音认出孔立先生,只有把名字写在纸上才能认出来。卢院士表示他由女儿陪着回到厦大看一看。卢先生回到厦大又要开会,他更愿意低调地回到学校看一看。

在第五部分中,孔立老师介绍了另一位院士蔡启瑞的故事。1984年时任厦门大学校友总会理事的孔立.老师接到一个任务,理事长蔡先生邀请他和黄厚哲、陈碧玉(两位都是厦大长汀时期的学生)共同撰写《萨本栋与厦门大学》的文章。蔡启瑞先生十分关心祖国统一的大事,时时刻刻牵挂着台湾地区的新动向,甚至在一次台湾地区“大选”之时,特地打电话问孔立老师投票的结果。

讲座结束以后,主持人特别说明,本场讲座的演示文稿均由孔立老师亲自完成,每一页的老照片与文字内容排版,都体现了孔立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育精神,以及他持之以恒为后辈师生讲述厦大故事的爱校之心。

文/图:刘慧琪;编辑:邹传鑫;责编:杨昆福;编审:陈孔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