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活动
我院学者及博硕士生参加第一届台湾史青年学者研讨会
时间:2022-09-07 浏览次数:677

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与中山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台湾史青年学者研讨会于2022年7月29日至8月1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我院师生应邀参加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各高校、科研机构的60余位学者及青年学生参加研讨会。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所博士生齐笑婕、苏岩及硕士生向耶进行论文报告。我院毕业生、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讲师郭满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吴思捷出席会议并报告论文。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忠纯教授受邀出席并对相关论文进行评议。

我院历史所博士研究生齐笑婕报告了题为《雍正年间台湾北路“番变”事件再析——基于事件与台湾社会发展关系的思考》的论文。她认为,雍正年间“台湾北路番变事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此次“番变”作为清代最大的“番民”起义事件,反映出雍正时期台湾地区社会男女比例失衡、族群矛盾尖锐以及地方官员不能和衷等问题。官方应对的被动性与民间力量的主导性,反映出国家视野下地方治理偏重“治官”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的问题。

我院历史所博士研究生苏岩报告了题为《1962年初蒋介石关于“反攻大陆”的对美交涉——以“蒋经国文物”与“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研究》的论文。通过研究1960年代的蒋介石日记与相关档案文献,他注意到,在对美交涉过程中,蒋介石以同意事先协议与延期六个月得到了美国参与其反攻计划并提供军事援助的承诺,美国则达到了拖延蒋介石的“反攻”时间、避免其擅自行动的目的。台湾当局与美国虽达成了一系列合作,但肯尼迪政府并不愿台海发生战争,一旦蒋介石试图进行“反攻大陆”,美国则对其进行压制。

我院历史所硕士研究生向耶报告了题为《清代台湾番饷与社饷关系考——兼论台湾少数民族赋税制度因革》的论文。她的研究认为,“番饷”通常被视作清代台湾少数民族丁税,既往研究因乾隆谕令以之指称乾隆二年以前“番社”所征赋税,故将该制与社饷画上等号,并视清初凤山八社所征“丁米”为社饷特殊形式。台湾少数民族丁税于方志中所称因时而异,清初记八社所征为“丁米”类称呼,乾隆二年后改以“番饷”代之,道光之后,新修志书则另称“番丁银”。于清代奏销制度中,清初“丁米”与社饷分属田赋、杂税两项,乾隆二年改制后,除凤山八社外,“番饷”所征虽未全然改入“人丁”项下,但少数民族丁税与社饷始终属不同赋税,未见隶属关系。

研讨会期间,我院历史所所长陈忠纯教授对第二场论文报告进行评议指导。

台湾史青年学者研讨会由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台湾历史研究》编辑部发起,旨在培养台湾史研究新生力量,促进青年学者的成长。编辑部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期刊编辑进行评议,从论文写作、投稿等角度提出意见。经过两天的报告与指导,参会的学者及青年学人收获颇丰。

(撰稿:苏岩;摄影:第一届台湾史青年学者研讨会会务组;编辑:邹传鑫;复核:刘慧琪;责编:杨昆福;编审:陈忠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