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厦门大学中华文化促进学社与中国文化大学师生携手开展调研活动
时间:2023-04-12 浏览次数:206

为搭建两岸师生沟通交流、学习互鉴的平台,加深对于闽台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两岸青年交流融合。4月7至9日,厦门大学中华文化促进学社同中国文化大学师生一行40余人,赴泉州、平潭开展线下社会调研活动。

4月7日上午,调研团来到南安安平桥与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参观调研。安平桥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为具有燕尾形屋脊、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及卷棚式屋顶等特点的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是研究福建沿海中外建筑艺术相互交融难得的实物资料。参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当地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与建筑背后的文化意涵,令两岸师生切实感受到了传统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两岸间密不可分的文化渊源。

4月7日下午,调研团前往了泉州开元寺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与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于一身,也是研究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在博物馆内,调研团队通过诸多殷实的实物、文献、图片资料,了解到了闽台同胞一脉相承、手足情深的历史事实。

4月8日上午,调研团在晋江经验馆与五店市参观访问。跟随讲解员的介绍,两岸师生首次多视角、全方位了解“晋江经验”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体验晋江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典范的辉煌成就。

  

当日下午,调研团在泉州台商区、德润产业园高品医学检验室,了解民俗和雕艺文化以及两岸青年创业成果,对台商在闽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4月9日上午,调研团来到位于平潭的南岛语族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深度挖掘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围绕史前人类行为模式、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的相互关系、台湾海峡两岸的区域文化交流和闽台文化关系等研究课题展开探索。在南岛语族博物馆内,陈列着许多发掘于壳丘头遗址的文物,从历史的遗存中展现出远古时代的真实面貌,昭示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之后,调研团走访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澳前镇东澳村的68海里景区,感受两岸民俗风情共融、人文风貌同脉的特色景观。

4月9日下午,行程的最后一站,调研团走访了平潭台创园,在接待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台胞台企服务大厅、两岸馨苑以及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对园区整体概况、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情况等进行详细了解,更加深入地了解台湾创业园出台的系列创业政策措施和园区未来的发展规划,共同见证海峡两岸创新创业融合发展的持续推进。

  

厦门大学中华文化促进学社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立足中华文化、服务爱国青年、促进心灵契合”的宗旨,积极组织开展惠及两岸四地青年们的特色活动。在本次调研活动中,两岸师生通过实地亲历闽南传统文化建筑,考察闽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切身感受到挖掘两岸文化渊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学习互鉴中加深两岸同胞情谊,探索打造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品牌项目。厦门大学中华文化促进学社的成员陈俞晴表示:“在这次行程中,我们两岸师生透过这样宝贵的机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参访旅途中,我们一路感受了泉州和平潭丰富的文化底蕴,了解到了许多促进两岸融合的政策与实践成果。非常期待以后还能举办更多类似的交流活动,相信在疫情过后,两岸交流终将迎来春暖花开的时刻!”

(供图:厦大中华文化促进学社;撰稿:洪欣莹;编辑:杨延钧;复核:刘慧琪;责编:杨昆福;编审:黄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