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传杰-两岸数字经济合作路径研究
核心观点:
在全球数字经济竞相发展,海峡两岸也积极推动的背景下,基于两岸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研究两岸数字经济合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厘清两岸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两岸数字经济合作的基础、可行性与路径。研究发现,台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聚焦四项主轴、善用政策支持,发挥比较优势、劳动力资源短缺,数字领域人才匮乏、产业数字化不均;大陆数字经济政策扶持力度大、市场空间广阔、关键数字技术亟待发展。两岸数字经济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与互补性。在电信业上,两岸在5G产业链上存在关联、在具体的规定上合作受到阻碍,两岸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信设施建设产业链;在互联网业中,大陆平台经济的发展总体上优于台湾,台湾的电子商务产业仍存在较多发展空间,两岸应加强跨境电商的合作;在电子信息产业上,两岸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态势更为突出,两岸需要把握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中更为热点的方向的合作。在产业数字化的方面,大陆应基于优秀案例应以工业互联网促台企数字化转型;在农业合作上,大陆同样应参考现有政策及案例,以技术建设促进两岸农业合作智慧化转型。
刘孜涵-两岸海运直航网络的贸易效应研究
核心观点:
两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自1979年大陆提出“三通”倡议以来,发展至今已经40余年了。2008年12月15日“大三通”的实现,标志着两岸全面开启海运、空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时代,两岸直航航点的开通及其网络的发展,显著地影响着两岸贸易的发展。然而,随着近年来岛内社会动荡与政局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台湾当局片面取消两岸直航航点,阻断了两岸直航的畅通。新形势下,针对两岸贸易发展面临的直航障碍,深入探究两岸海运直航及其网络的贸易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梳理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双边贸易的作用机理,为分析两岸海运直航网络的贸易效应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定性分析两岸海运直航网络对两岸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假设。进而,本文通过结合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修正后的贸易引力模型等,实证检验两岸海运直航网络如何影响两岸贸易,并对两岸海运直航网络的优化布局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就两岸海运直航网络而言,两岸的海运连通水平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且两岸港口体系逐渐由等级结构化向区域网络化发展;其次,两岸海运直航网络对两岸贸易的规模和结构有着显著的积极正向影响;此外,中介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更高的港口城市具有更强的贸易促进效应。因此,为进一步促进两岸贸易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两岸直航网络的建设,积极探索对台的航运与经贸政策,优化两岸海运直航网络的布局与规划。
高宇轩-台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研究
核心观点:
台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起步较早,主要针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低收入者生活贫困以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在当局的策略主导下,逐步形成了以农业金融体系和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体系为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完备的普惠金融体系。
本文聚焦台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特征、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问题。通过从服务供给、服务需求以及政府参与等不同面向全面梳理台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特征事实,进而构建适用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普惠金融指数测算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台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展开量化比较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2007-2021年间,台湾地区普惠金融经历了快速、稳步发展历程,实现了由低发展水平、中等发展水平到高发展水平的快速跨越;台湾地区普惠金融具有“强政府”干预特征,其高水平发展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当局的主动干预和高度参与;台湾地区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互联网普及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尤为显著;通过海峡两岸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发现,总体而言,台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优于大陆地区,但近年来京沪两地呈赶超之势。
台湾地区普惠金融的高水平发展不仅提升了民众金融服务获取的便利性和质量,也促进了中小企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其发展经验对大陆地区推进普惠金融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连紫含-台湾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
核心观点:
为解决制造业的缺工问题,台湾地区正在加快"机器换人"的步伐。目前,台湾地区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上已初具规模,而其就业效应有待研究。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后,归纳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制造业就业的要素替代效应、生产规模效应及岗位创造效应,并剖析了影响可能存在的行业异质性和劳动力异质性。在此基础上,使用台湾地区的相关数据,分析台湾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和制造业就业的发展态势,并推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发挥替代效应。随后,采用实证分析法验证这一结论。结果发现:(1)台湾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以负向效应为主,其中要素替代效应作用明显、生产规模效应不明显、生产率效应以负向为主:(2)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存在行业差异和劳动力特点差异,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中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更为明显;(3)在使用美国工业机器人渗透度这一工具变量和更换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衡量指标后,主要结果依然稳健。面对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的上述影响,台湾地区宜加强职工技能培训、融入区域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