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台资企业大陆融资难题的形成机理与纾解策略研究
核心观点:
融资难是制约台企实现在地化转型升级并深度参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突出问题。为解决台企融资难题,大陆相关部门在政策供给和金融产品设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此外,当下台商大陆投资金额呈现出阶段性下滑以及投资数量与投资金额增长不协调的量价分离现象,从侧面折射出大陆在吸引台资企业赴陆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引台不难留台难的现实困境,而这与台企融资难似乎也有着一定关系。那么,如何从理论层面解释台企大陆融资难题?融资难题是否制约了两岸经贸关系良性互动以及大陆地区高质量发展,其制约机制为何?如若引发了系列不利后果又该如何解决?
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采用2010-2019年两岸宏观统计数据及微观上市公司(柜)数据,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尝试从大陆金融环境、台企战略偏好双重视角切入,通过评估大陆金融环境相对于台企融资需求的适配性,试图揭示台企融资难题形成的内在机理。同时,结合融资问题引致的不利后果,探究与之匹配的融资政策并据此提出行之有效的纾困策略。研究发现:成因方面,一是由于大陆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特殊的优劣势,由此促生特定的金融规制,引发银行机构的信贷偏好现象才最终造成台企尤其是中小型台企的融资困境;二是台企多中小、多家族而大陆企业多大型、多国有的固有特性形成了差异化战略发展偏好,继而导致了融资需求层面上难以适配。后果方面,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台资企业的投资效率,而低效率投资则进一步加强了融资约束对台企大陆经营绩效以及投资规模的抑制程度,当下对台企的融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必要且迫切。解决路径上,一方面,短期内可通过分行业差异化贷款模式及深化惠普金融政策来提升融资供求的匹配度;另一方面,通过强化民营力量,推动金融机构多元发展,着力调整内部风控约束与激励机制,可增强大陆金融环境相对于台资企业融资需求的适配性,协同促进供需双向均衡。
不同于该领域的传统分析框架,本文综合大陆金融环境(信贷供给端)以及两岸企业行为偏好差异(信贷需求端)挖掘台企融资问题成因,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台企陷入“强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在于陷入了大陆金融生态系统的固有循环,与企业姓“台”与否并无实质性关系,而是“以大陆金融环境为根源通过层层传导形成的一个系统性问题”。此外,通过研究大陆企业行业更迭快与台资企业行业更迭慢及其形成机理,找到了信贷资源错配的根源。最后,本文还分别就大陆金融供给端、两岸战略偏好需求端提出政策建议,并对各项建议予以检验,充实了政策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可信度与可行性,这对于提升台企持续投资意愿、促进两岸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昕-台湾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核心观点:
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及地区都伴随人口爆发增长的过程,人口红利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随着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出现非平稳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学术界越来越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但系统性研究仍然相对缺乏,特别是针对台湾地区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台湾地区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突出,从人口因素角度切入,有助于深入理解台湾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经济增长结构失衡的问题。
为此,本文首先回顾了台湾地区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探讨了台湾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供给层面分析了老龄化和少子化对劳动参与率和生产率等的影响;需求层面分析了老龄化和少子化对经济增长传导机制(投资、消费、净出口)的影响,解答了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如何作用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抚养比变化对台湾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家庭消费和净出口的影响。进而,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就台湾地区少子化和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直接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究抚养比的变化对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程度。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在供给层面,研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劳动素质下滑、劳动需求结构改变等。台湾地区整体劳动参与率与年龄结构呈现倒“U”型相关,而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生产效率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这种影响还具有行业差异性。
在需求层面,研究发现:(1)老龄化会对岛内的资本积累和劳动力成本产生负面影响,最终促进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增长,但是少子化现象的作用并不明显;(2)受收入水平、预期寿命、赠遗动机等因素影响,人口老龄化会显著抑制家庭消费需求,但少子化对家庭消费需求并没有显著性影响,而且,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习惯差异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对家庭消费结构产生影响;(3)少子化和老龄化显著促进了净出口水平的提升,可见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储蓄投资效应大于劳动力成本效应。
此外,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显示:老年抚养比和经济增长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意味着人口老龄化已经显著冲击到经济增长;少儿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率并未得到显著性回归结果,可能是因为少子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在更长期才能显现。
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在于:(1)针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综合判断和评价,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侧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其中供给层面包括劳动力参与率和生产率机制,需求层面包括投资、消费和贸易机制,系统探究了台湾地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背后的人口因素影响,弥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2)运用台湾地区微观家庭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关联性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较有客观性和说服力;(3)针对不同传导机制设定不同的量化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不同类型经济增长动力的影响程度。
李嘉欣-两岸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的演化格局与驱动机制研究
核心观点:
近40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产业关联度极大增强,形成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兼而有之的产业合作格局。21世纪全球价值链生产和贸易的产生,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成为两岸产业合作的主要方式,并带动了两岸投资和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当前大陆投资环境在不断变化、以中美贸易争端作为显性事件的全球贸易格局重构对于两岸经济关系的良性稳健发展造成一定冲击,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内外有关各界出现对中美“断链”、两岸“脱钩”等等风险的讨论,但未能达成共识。为深刻理解两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合作演化格局与驱动机制,本文以新的视角构建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的理论框架,在全面展现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演化格局中现实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受到的外部冲击和内部影响,并探究两岸生产分工合作的驱动机制,呈现两岸经贸相互依赖关系的实质特征,为新形势下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台资企业和台湾产业更好地参与大陆经济内循环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为明确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演化格局中的现实特征,本文运用贸易增加值分解法测算两岸全球价值链的直接和间接贸易关联,全面展现了两岸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定位及阶段性变化、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的空间关联以及产业异质性。主要发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21世纪之后两岸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生产活动中,两岸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迅速发展,全球价值链重构对两岸的生产分工合作的冲击已有所体现;另一方面,美国和东盟地区在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并随全球价贸易格局的演变而变化。
在演化格局现实特征的基础上,本文综合分析全球价值链分散化和区域化趋势对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的影响及传导机理,运用GTAP模型对两岸经贸发展模拟预测,结合现实数据,从短期和长期分析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外部冲击对两岸分工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中美贸易争端所表征的全球价值链分散化趋势对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受到冲击,大陆作为台湾和美国之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节点作用弱化;由RCEP签署实施所表征的全球价值链区域化趋势可实现一定的产能重置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两岸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方式将会受到进一步的改变。
为更全面的认识两岸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需要对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内部因素的影响效应以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选取开发区作为大陆要素集聚的载体,以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的微观视角——大陆台资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指标,探究大陆要素集聚对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大陆要素集聚通过多中心网络集聚效应以及政策效应促进了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的发展,异质性检验为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中的台资企业的企业类型、产业结构和区位选择提供了合理解释。
根据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的现实发展格局,结合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外部冲击以及大陆要素集聚对两岸生产分工合作的影响及机制,进一步分析两岸所处的外部形势以及内部形势的变化,探讨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演化格局中的发展趋向,结合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规划以及新时期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识别和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主要发现,两岸全球价值链发展趋向还是要视中美博弈的走向、台湾厂商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策略、大陆经济转型以及产业政策发展等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而定。中国大陆应有足够主动性,通过加快经济转型,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获得更大缓冲与腾挪空间,引导两岸经贸关系朝向期望的方向演进。
本文对两岸全球价值链研究领域进行一定的拓展,提高了大陆台企的全球价值价值链指标的精确测算;以新的视角对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探究,综合分析两岸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的演化格局,对现有两岸经贸发展的论述给予系统性理论解释,有助于寻找有效促进两岸经济融合的政策着力点。为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拓展提供特定且重要时空领域的样本素材,发展并完善有关后发国家(地区)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并获得相应利益乃至主导权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王辉辉-全球价值链重构视域下台湾高技术制造业对大陆经济依赖研究
核心观点:
自2018年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巨大的冲击和重构。两岸经济合作作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尤其是蔡英文上台执政以来,配合美国政府进行“供应链重组”,强化与美国的经济勾连,试图与中国大陆经贸和产业脱钩,以期达致所谓“降低对大陆依赖”的目的。高技术制造业是台湾经济在全球竞争中的关键,也是当前海峡两岸产业深度融合的重点,研究其对中国大陆经济的依赖,一是对两岸经济能否“脱钩”、“断链”进行回应;二对台商开拓大陆内销市场、融入大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基于增加值贸易分解方法,从“上游依赖度”和“最终需求依赖度”两个层面考察了台湾高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对大陆经济的依赖规模。研究发现台湾高技术制造业对大陆的上下游依赖度高居各国(地区)之首,且呈现增强之势,大陆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由于“三角贸易”在两岸经贸合作的长期存在,因此有必要根据产业链的形态结构,分离出“三角贸易”和“两岸融合”部分,进一步考察台湾高技术制造业对大陆经济依赖的市场特征及变动趋势。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持续深化,两岸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形态结构从“三角贸易”逐步向“两岸产业融合”转变,且呈现出持续加强的趋势,台湾高技术制造业对大陆经济的依赖结构更趋稳定;“三角贸易”有一部分将转化为“四角贸易”,台商向东南亚扩展产业链,但不是离开大陆,而是通过RECP内的分工合作,与大陆形成更紧密的产业链关系。
依赖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静止的,有必要对依赖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台商对大陆投资带动两岸贸易,从而形成台湾依赖大陆经济的态势仍没有改变,大陆经济增长和消费水平等因素对台湾高技术制造业依赖大陆的提升效应尚未充分释放,仍存在巨大增长空间。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大背景下,RECP等区域合作的深化发展、大陆经济转型成效及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大力扶持等为台湾高技术制造业进一步融入大陆经济创造了崭新机遇,为大陆经济进一步开放融通注入了强劲动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两岸产业链局部具有脆弱性、大陆投资环境改变、同业竞争激烈、大陆内销市场开拓困难及台商复杂矛盾的心态等困境。基于此,本文尝试提出台湾高技术制造业借助大陆市场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路径优化。研究认为,台湾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要考虑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上的绝对优势,也要结合两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优势,针对不同细分行业的特征,宜与大陆携手采取构建国家(两岸)价值链、主导区域价值链、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等不同方式,并通过制度、政策、市场及技术等路径,促进台湾高技术制造业进一步融入大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论文最后,对研究结论和启示进行总结,并进行研究展望。
赵静燕-台湾地区产业结构演进动力机制研
核心观点:
台湾经济近20多年来面临长期减速的增长瓶颈。台湾当局意图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突破瓶颈实现经济增长,但收效甚微。问题在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层面。深切把握台湾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及其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本文首先基于产业结构理论,结合一般均衡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系统论思想等,阐明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进而研究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需求变化、技术进步对台湾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以揭示台湾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来源,以及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适宜路径。
本文的创新在于构建了区分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涵盖国际经济因素以及需求侧因素、供给侧因素的产业结构演进动力机制分析框架,建立了经济体产业结构演进量化评价研究体系;并基于此,结合投入产出技术与结构分解技术,从总量与结构层面系统厘清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需求变化、技术进步对台湾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
佃杰-环境规制对台商大陆投资的影响研究
核心观点:
从严的环保政策已成为台商大陆投资的重要考量。在影响台商大陆投资行为与投资表现的诸多因素中,环境规制的影响常被忽略。本文基于环境规制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框架,借助2003-2020年大陆省级面板数据和2005-2020年台湾上市(柜)公司企业级面板数据,在详细分析大陆省级环境规制、工业行业环境规制和台商大陆投资特征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研究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台商大陆投资,包括投资区位选择、投资决策、投资规模以及投资绩效。
研究发现:整体而言,环境规制确实会显著影响台商大陆投资行为及其投资表现。在投资区位选择方面,环境规制对台商大陆投资的影响整体呈显著的“U”型特征,其中对东部地区的投资会随着环境规制力度的增强先下降后上升,对中部地区无明显影响,对西部地区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在投资决策与规模方面,大陆工业行业环境规制会显著而稳健地降低台湾上市(柜)公司投资的可能性和规模,其影响主要通过生产成本和技术创新传导机制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异质性、企业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在投资绩效方面,大陆工业行业环境规制对台湾上市(柜)公司的短期投资绩效整体上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但长期而言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短期影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和技术创新传导机制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