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第九届两岸学子论坛在厦门隆重开幕,近三百名来自两岸的青年学子和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襄学术盛宴。当天下午,第九届两岸学子论坛下设的微视频分论坛顺利举办。本届微视频分论坛共收到了来自两岸高校青年学子递交的二十多份作品报名表,其中有四支队伍是由台湾学子组队参赛。
本次分论坛共分为“两岸文化探寻”和“站在大陆看发展”两岸主题进行,邀请到海峡交流文化中心秘书长陈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厦门节目制作室制作人梁晓蕾、福建省东宇影视有限公司策划总监梁忠军、厦门卫视海外平台节目制作人苏畅、厦门卫视制片人杨青、厦门音像出版社原社长、编审王国庆等专家老师担任评审嘉宾。
各位嘉宾评委对两岸学子的微视频作品悉心指教,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海峡交流文化中心秘书长陈准指出,报名参赛的作品整体都能紧扣主题,体现特色,但有部分选题很好的作品挖掘的深度不够,所要表现的内容可以再细腻一些,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感动点。
福建省东宇影视有限公司策划总监梁忠军强调,在微视频创作时要关注用画面来讲话一个故事,内容呈现和立意表达要有一致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厦门节目制作室制作人梁晓蕾则表示作品整体能够表达出发言人自己的思考,但存在想表达的内容过多,画面“闪现”,阐述不够深入。
厦门广电集团首席记者 、厦门卫视制作人杨青从实操角度对11部作品进行了点评,她提出短视频已经成为“日常所需”,必须要“不停地学、不停地拍”,才能更好地提升拍摄技巧。厦门卫视海外平台制作人苏畅站在两岸学子作品特点的比对上进行了点评,指出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整体风格、侧重点、关注点和叙事风格都有不同的视角,双方需要互相学习。
厦门音像出版社原社长、编审王国庆抓住每个参赛作品的特点,充分地挖掘了每个作品的可取之处,也从专业的角度点出了清晰的建议参考。
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在陆台生黄彦宁用新颖且用心的表现手法,用一支笔画出了一个来自宝岛的渔村女孩与“祖先故乡”的故事,以“风筝”为主线,讲述了女孩带着祖父对故乡牵挂而独自勇敢赴陆求学的心路历程变化,最终呈现出来的《风筝》作品也实质名归地斩获了微视频分论坛一等奖。
此外,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陈寒冰、沈奕佳所创作的《在东北·岛与鸟与缘》和来自厦门大学的邹顺强、刘玉婷创作的《一叶同根•北苑情》荣获二等奖。来自厦门理工学院的张嘉亦、亢东升和吴冰花创作的《赤土,赤土》,来自金门大学的方思予、陈钰君、黄韵甄、许净好、李惠钧和王琦钧共同创作的《“躺”营大学人生》以及来自厦门大学的项晓莹、段柏旭、杨洋、姜韬林、郭嘉铭创作的《令旗》三部作品荣获三等奖。
本次分论坛获得了评委嘉宾的高度肯定和参会学子的一致好评,参赛作品主题的范围广泛、立意深刻,作品表现的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作品拍摄的手法丰富、情景深远,整体呈现效果良好。分论坛现场交流热烈,专家与参赛学生之间讨论深入,与会学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会获得了不小的收获,在各位嘉宾老师的指导下有了很多新思路的考虑,日后也将在微视频创作过程中加入更多新想法,尝试更多新探索。
伴随微视频在青年群体间兴起并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自2016年起,在海峡交流文化中心的鼎力支持和指导下,两岸学子论坛在第三届大会上首次增设了微视频分论坛,有效提升了论坛作为两岸青年学子进行有效对话交流方面上的平台功能。未来,微视频分论坛将继续坚持“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交流新方式”,为不断拓宽两岸青年沟通交流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不断增添生机活力。
(撰文:杨延钧;摄影:杨洋、杨畅、郑钦晖;编辑:杨延钧;复核:刘慧琪、乐观;责编:杨昆福;编审: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