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经过一天的分论坛研讨交流后,第十届两岸学子论坛召开分论坛学术总结汇报大会。会议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羽教授主持,八个分论坛的主要负责老师代表各分论坛进行了报告。
本届两岸学子论坛以“磨砺与笃行”为主题,共吸引到来自南洋理工大学、日本爱知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南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淡江大学、云林科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金门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澳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56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参与,提交学术论文120篇,微视频20余个,两岸青年学子们纷纷在各自参与的分论坛中深入交流,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和丰富内涵的学术成果。
在分论坛汇报环节中,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沈惠平总结道:本届政治分论坛参会论文的三个亮点,一是台湾同学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二是能够紧跟岛内政治热点前沿进行研究;三是学子们通过研究厘清一些岛内的政治谎言,对破解“台独”话语有所裨益。
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勇详细地梳理了经济分论坛入选论文的主要观点,点出此次文章主要集中在台湾地区产业价值链发展与问题、半导体产业经济发展、两岸经贸关系、两岸产业合作和经济融合以及乡村与农业经济等研究主题上,从贴合政治、社会等更切实的议题切入探讨,挖掘出了许多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
历史研究所副教授陈思指出,今年参加历史分论坛的学子将主要目光聚焦在近代以来的台湾历史,但研究的案例比较多元,从治理、民生、观光、舆论、文学、经济政策、社会运动、文化变迁等视角进行观察。但学子们需要进一步充实研究资料的收集,同时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有待提升,特别是岛内的学子可以利用身处在台湾的优势去挖掘更多的历史记忆。
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刘文戈提道:两岸学子论坛一直以来是既注重规模,也注重质量。坚持用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带动高质量的两岸交流,本届的法律分论坛可以用“专精特新”来概括,学子们都能够应用法学的专业概念来进行问题研究,以两岸法条的细节比较取代了简单的宏观比对,同时能够以强大的理论勇气在涉台这一政治性较强的领域开展法学研究,研究范式不局限于法学。
两岸关系研究所助理教授何晓繁认为,参加两岸关系与社会分论坛的学子讨论的话题特别多样,总体可以提炼出五个亮点,一是有实践,本次分论坛里有两岸高等教育交换学习的经历;二是有理论,能够引入了专业的理论进行讨论;三是会方法,可以根据文章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对科学严谨的使用研究方法越来越在行;四是很有趣,有很多对于新兴事物的认知和观察;五是有情怀,注重自身作为青年置身于两岸融合发展进程中的体悟总结。
文学研究所副教授蒋小波表示,文学分论坛提交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高,今年仍然延续学生“一对一”互评的评议机制,可以让学子在当中更好掌握文章的阅读能力,也让两岸的学子能够在“以文会友”的形式下结交更深厚的情谊。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助理教授许昳婷代表微视频分论坛作总结发言,指出本届学子提交的微视频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对民间信仰和文化遗产的一贯关怀;二对两岸社会发展进步和交流的美好期待,视野范围更加广阔;三是体现了青年学子对生活的热爱,作品并非专业化的呈现,是秉持着对两岸交流的热情进行的创作。
院辅导员林晓培总结了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分论坛上两岸青年学子代表的发言观点,并表示作为本次两岸学子论坛的一个新构成,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分论坛希望能够为两岸青年的交流交往提供了更直接的一个平台,架起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连心桥”。
两岸学子论坛系海峡交流文化中心与我院共同打造的品牌学术活动,论坛将主角定位于海峡两岸暨港澳的青年学子,每年设置一个核心主题为学子们提供思想互动和文化交流的载体。经过十年的打磨,两岸学子论坛向成为一个“站位有高度、议题有效度、面向有广度、内容有力度、交流有深度、互动有温度、成果有厚度”的学术交流平台不断迈进。未来,“两岸学子论坛”将秉持初心,在十年沉淀的基础上继往开来,继续为两岸青年学子深度学习交流开拓新面向,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做出新贡献。
(图文:杨延钧;编辑:杨延钧;复核:杨延钧;责编:杨昆福;编审: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