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踏足迹 促融合”暑期社会实践(二):走访来自宝岛台湾的南音非遗传承人
时间:2024-08-24 浏览次数:105

2024年8月20日下午,台湾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陈文、文学所所长刘奎教授、辅导员林晓培带着我院暑期实践队慕名来到了厦门市翔安区文化馆,走访来自台湾的南音名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卓圣翔老师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罗纯祯老师,领略了南音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

由卓圣翔老师持曲项琵琶伴奏、罗纯祯老师声情并茂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雄浑壮阔、荡气回肠,与传统南音婉约优美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激发了实践队员对于南音的探索热情,为我们实践队的两岸文化传统体验课徐徐拉开了序幕。

随后,罗纯祯老师为实践队详细地介绍和讲解了南音的起源、特色、曲牌、音律以及在两岸之间的流播,令实践队员们大开眼界。

两位大师还现场指导实践队用南音学唱由卓圣翔老师作曲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罗纯祯老师悉心指导实践队员们的发音、咬字和唱腔,引导大家在演唱时将音调流转与情感流动自然融和。随后两位大师还演绎了《春怨·打起黄莺儿》和《将进酒》两首曲目。

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实践队员们踊跃提问。谈及闽台两地的南音艺术,罗纯祯老师认为,南音在台湾传播过程中既保留了南音本身的传统,又兼具本土特色,两岸南音艺术家长期合作,没有隔阂。南音跨越古今,联结两岸,是凝聚同胞情感、维系血脉亲情的重要精神纽带。罗纯祯老师希望两岸青年能够共同传承和发扬南音艺术,守护好两岸共同的文化遗产。

南音,亦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音乐之一,主要流传于闽台地区,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撰稿:罗红钰、林晓培;拍照:高群斐;编辑:杨延钧;复核:杨延钧;责编:杨昆福;编审:陈文、刘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