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踏足迹 促融合”暑期社会实践(三):探寻闽台民间传统信俗文化
时间:2024-08-24 浏览次数:108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在台湾研究院文学所所长刘奎教授、辅导员林晓培的带领下,我院暑期实践队赴泉州开元寺、通淮关岳庙和天后宫,考察闽台民间传统信俗文化,了解两岸民间信众交流情况,探寻两岸融合发展路径。

【开元寺】

8月21日上午,实践队首先寻访开元寺。开元寺内古木参天,殿宇巍峨,在福建省民间文学交流中心研究院洪泓先生的带领和讲解下,实践队成员们参观了紫云屏、天王殿、东西塔、大雄宝殿等处,体悟开元寺历史深处的文明厚度。

  

开元寺作为福建省内最大的佛教寺院,其建筑构件不仅融合了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特色,同时巧妙融入印度、埃及等外来元素,展现了泉州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泉州开元寺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辉煌历史,泉州开元寺与台南开元寺等寺庙的同名现象,也体现了两岸香火往来不断,两岸佛缘、情缘代代相传的历史事实。

【通淮关岳庙】

跟随洪老师的脚步,实践队一行继续前往通淮关岳庙,参观了通淮关岳庙内珍贵的文物古迹——如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正气”、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以及历代泉籍文士名贤之石刻、楹联等。

作为福建现存规模最大的关帝庙,泉州通淮关岳庙系香火最旺的民间公庙之一,同时是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600多间关帝庙的祖庭。通淮关岳庙香火鼎盛,前来寻根谒祖的同胞众多,为两岸交流交往交融做出了重要贡献。通淮关岳庙内有多副台湾信众敬献的对联、匾额,见证着两岸信俗的交往。

  

【天后宫】

8月22日下午,实践队驱车前往泉州古城南端的天后宫,由原天后宫办公室主任黄泽民先生为队员们讲解。

泉州天后宫是两岸同根同源、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天后宫内的每一块碑刻、每一幅壁画都记录着妈祖信仰的传播历程与深远影响。多年来,前来寻根谒祖和进香台胞络绎不绝,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根植于两岸同胞的精神生活,蕴含着闽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共同的向往与追求。

闽台民间信仰同源共流,意义重大。从开元寺、通淮关帝庙,再到天后宫,实践队员们从建筑雕刻、历史文脉、民俗文化等角度出发,更加深刻地体认到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联结。关公文化、妈祖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两岸民众,在促进两岸交流交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两岸融合发展不可忽视的民间力量。

(撰稿:许含曦、陈皓若;拍照:高群斐;编辑:杨延钧;复核:杨延钧;责编:杨昆福;编审:陈文、刘奎、林晓培)

Top